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知微篇\支持警方使用更高武力止暴\周八骏

2019-10-10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0月1日,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早晨简讯称,北京庆祝70周年国庆之际,香港进行叛乱(Beijing celebrates as Hong Kong revolts)。那天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数十万人参加的盛大阅兵和遊行。下午,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烽烟四起,全副武装的暴徒向警察发起猛烈进攻,并肆意焚烧公共场所以及爱国爱港立法会议员办事处,破坏中资企业办公地。其间,生命遭遇暴徒严重威胁的警员不得已开枪,击中一名暴徒。

  面对暴乱甚至叛乱愈益恶化,香港社会仍有一些人以为局势在趋於缓解。这些人所注目的,是近一个月来“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发起的示威遊行参加人数明显不及之前,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新动态。

  暴徒欲致警察於死地

  其一,暴力程度加剧。向警察投掷燃烧弹、欲致警察於死地的手段频发。暴力的恐怖主义特征更明显。9月29日,暴徒在金鐘、湾仔和铜锣湾投掷近百枚汽油弹,其中约50枚在金鐘投掷。部分汽油弹非常接近民居和商舖。汽油弹成分经过改良,非常危险。有人在火警现场搬动石油气罐,一旦爆炸,碎片散发方向难以预计,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面对暴力升级,警察遏制暴徒的手段相应加强,9月28日、29日共拘捕157人;尤其,10月1日拘捕269人,为6月以来单日拘捕最多人。

  其二,“拒中抗共”政治势力所谓“和(平)理(性)非(暴力)”示威方式,由大规模集会遊行,向小规模而密集的“结人链”唱《愿荣光归香港》转变。9月30日,维多利亚港两边,多处同时举行这一类活动。大规模集会遊行不可能在短时间裏频繁举行。小规模而密集的“结人链”、“荣光歌”可以天天展开,而且,深入香港社区、商场,对人心的作用是丝丝入扣、潜移默化。

  深入观察香港局势,不能不提出一个问题:香港警方累计逮捕的暴徒已相当於后者总人数的一半,为何暴乱甚至叛乱不仅未被平息相反更加恶劣?

  就香港警察人数和实力而言,对付二三千名暴徒应当是足够的。问题是,警察被套上了只能使用“最低武力”的紧箍圈,至今,水炮车尚未被用来直接把暴徒冲垮,使用实弹更是极为罕见。而且,偶尔用了实弹,便招致舆论强烈批判。另一方面,法院允许被捕并被起诉的暴徒保释。於是,二三千人的暴徒队伍,没有因为警方累计逮捕了逾两千人而减少人数。获保释者往往重返暴乱甚至叛乱的第一线。

  套在警察头上的紧箍圈,既来自特区领导者也来自香港社会。香港社会有一种偏见──任何暴力都不被允许,即使警察作为香港法治体系一部分必须以武力(暴力)来执法,也不能被允许用武(暴)。这种偏见折射香港社会患了极端自由主义,“自由(而且是个个自由)万岁!”法治被这样的欢呼声淹没。

  对学生暴徒不能“网开一面”

  参与暴乱甚至叛乱的不少是青少年,有些甚至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总的看,青少年尤其少年犯法,根本责任在社会和成年人。但是,这些青少年已然违法,法律只能适当给以从轻惩处却决不能“网开一面”。

  香港法院对於暴徒的宽恕,客观上加重警方止暴的压力。特区政府寄希望於对话,不难理解。但是,暴乱甚至叛乱让“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对特区政府可能会妥协寄予期望。双方的预期存在着显然非常严重的落差,结果将是任何一方的希望都将落空。所以,特区政府必须支持警方使用更高武力。

  止暴制乱所应当使用的武力(暴力),取决於需要而不是愿望。事实证明,特区警察在一百多天裏竭尽了全力,却因受制於“最低武力”而事倍功半。

  香港不少居民已经深受暴乱甚至叛乱所苦。但是,必须重视的,是香港居民没有普遍产生怨恨暴乱或叛乱的情绪。据说是因为香港居民普遍有一种“失去香港”的焦虑,他们以为暴乱或叛乱是“失去香港”的忧虑甚至恐惧引起的,於是,对暴乱或叛乱表示理解或同情。

  不过,保持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不是让香港停在1997年6月30日。1967年至1997年所谓“黄金30年”的香港,是经过多领域改革而获得的。

  “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在外国主子策劃和指挥下发动“黑色革命”,企图夺取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进而变香港为独立政治实体甚至宣布香港独立,迫使中央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时俱进,引领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展开多领域新的改革。然而,改革必须以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社会秩序为前提。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