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澳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启示/冯庆想

2019-12-13 04:26: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回归祖国20周年以来,澳门青少年国家认同一直处於平稳上升,儘管也受到香港非法“佔中”、“修例风波”的负面影响,但其价值观免疫及修复能力极强,基本保持稳定态势。由是观之,澳门特区在国家认同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香港反思与借鉴。

  一、澳门特区政府、学校、社团合力推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

  爱国爱澳历来是澳门社会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与社团的充分肯定,共同创造了有利於澳门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培育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与制度环境。回归20年以来,在“一国两制”下,澳门特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与立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政治体制得到有效实施,为国家认同教育提供强大的软体与硬体支持。各大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积极配合中央对澳政策及特区政府施政,从学校行政管理、师资力量调配、国情教育创新等方面,系统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探索“一国两制”国民教育新模式。

  与此同时,澳门社会本身也在推动澳门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社区、社团在澳门社会有效运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汇聚社会民意的大本营。近年来,不少爱国爱澳社团充分认识到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地位与角色,主动组织各种参访内地、了解国情的活动,以帮助澳门青少年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反观香港,沿袭“小政府、大市场”的西方社会模式,限制政府权能,推崇个人自由,将社会各种决策、运作交给市场供求规律决定,这种主导的社会共识长期大行其道,加之各个社会主体强调相互独立,“反中乱港”的境外势力又煽风点火,如何可能在政府、学校、政党、社团之间形成推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合力?

  二、澳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标準渐成体系

  澳门回归20年以来,以宪法和基本法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教育已经融入公民教育相关课程,深化了澳门学生对“一国两制”及中央与特区的关係认识,为其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荣辱兴衰之间的互动提供更坚实的情感支撑与理性基础。更重要的是,澳门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渐成有机联繫的整体,使得爱国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标準化的课堂教育,还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观念建构之中。一方面,澳门青少年的公民教育课程将公民成就感与民族复兴重任紧密对接,成为道德素养评价和良好公民衡量的价值尺度。

  另一方面,澳门青少年的公民教育课程的整体基调强调社会和谐稳定以及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同时引导澳门学生在公民知识与公民行为之间探求平衡点,避免过度“批判性思维”与“多视角观察能力”转化为“公民不服从”或“反体制”的街头政治行动。可见,澳门回归后并没有延续澳葡政府遗留的“文化遗产”,而是逐渐形成一套以自我为主的新教育体系,澳门特区政府及学校既掌握教育资源,也获得教育话语权。

  反观香港,回归后的教育系统基本“换汤不换藥”,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模式与评价标準依然佔据主流位置,儘管加入了不少国家象征教育、国家成就教育、国家政制教育等涉及国家认同的主题内容。但用一套没有经过“解殖”(De-colonization)的西方公民教育体系推行以认同中国为价值核心的国民教育,如何“隔山打牛”实现香港学生国家认同?况且香港部分教师把公民教育课当作攻击内地政治制度的平台,要使学生客观认识国情又谈何容易?

  三、澳门构建了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保障性机制与辅助性措施

  回归20年以来,澳门特区把国家认同教育逐步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为提升澳门青少年国家认同提供了重要保障。澳门特区教育暨青年局作为推动爱国教育落地的指导者,颁布了一系列爱国爱澳的教育纲要、政策支持、行政法规和长远规劃。各种公立、私立、教会等背景的学校反应积极,根据各自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遵循官方指引与规则实行国家认同教育。得益於爱国爱澳、团结协作的价值观融入社会整体风气中,那些增强澳门青年学生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制度、措施获得了社区与社团的广泛性支持。

  此外,澳门特区针对青少年学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补助体系,覆盖学费和书杂费、参加社团活动补助、参与志愿服务补贴等方面。同时,澳门各大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与学生自发组织(学生会)密切配合,利用节庆,共同策劃与推广中华国粹展览、国防教育营、外交知识竞赛等辅助性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他们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与国际地位认知的细微敏感,推动浅层的知识认知转化为稳定的情感归属。

  反观香港,从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受阻、国民教育科被搁置、非法“佔中”负面衝击到“修例风波”持续蔓延,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薄弱问题暴露无遗。缺乏专门化法规法制与专业化国民教育的基本保障,香港青少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处於碎片化的低度整合状态,使得其国家认同重构困难重重。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