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黄色经济圈”是经济“港独”/周春玲

2019-12-16 04:23: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场以暴力手段“揽抄”香港为目的的“修例风波”,持续了六个多月未见有停止迹象,相反策劃者提出“黄色经济圈”,将政治战场转向了民生、经济两大範畴,全方位地推进他们决意搞垮香港,与中央决战的图谋,是经济“港独”。

  “黄色经济圈”是什麼东西?我们首先要知道“经济圈”的概念,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的经济用语,它指在经济和产业分工中具有重大群体聚合,表现为内部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与群体性,与外部有着比较明显的组织和地域界限。经济圈一般是以地域形成具本地特色的综合产业圈,而较小地域的往往只拥有某一两个优势产业,缺少弥补性是难以称之为“经济圈”的。

  至於香港一些人在推的所谓“黄色经济圈”,据称是将一些支援暴力行动的企业、商舖形成合作方式,自成一体。而对一些反暴力的企业或商舖则採取打击和封杀。这不是经济学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圈”理论,而是用“经济词彙”包装的政治运动,从而延续“暴力有理”的歪论。

  图藉“经济活动”延续暴乱

  香港百年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与海外建立了广泛经济联繫,把香港之门面向国际,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前,已经领先於周边地区。这个优势正是不论东风西风,不管红蓝筹股,不分种族肤色,只要有钱赚都可以到香港办企业,从而造就了香港的金融中心、外贸视窗、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的声誉。打开门做生意,这就是香港的成功之道。

  香港人懂得生意之道在於和气生财,尊重周边地区的法治与文化,不将政治凌驾在经济之上,更不会与赚钱过不去。这才使香港出现了世界华人首富、五百强的翘楚等一批商界知名人士。香港地域狭小,资源有限,集世界之大全成就香港之大成,这是成功商人的秘诀,也是香港的成功王道。

  当然,不能否认香港有极个别人将生意与政治捆绑,办张报纸、搞个研究会,立足点放在推翻国家制度上,他们搞的不是经济活动,而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易。这类企业是香港经济的败坏者,不值一提。但他们却以政治表态为标杆,顺我的商舖、企业贴以黄色标籤,鼓动市民趋之若鹜。相反则被警告、被打砸,以黑社会的敲诈勒索方式来逼迫企业作政治表态,搞得人心惶惶,甚至个别品牌宣布与撑警艺人割席。製造暴乱的人以为这种恐吓开始奏效,迫使企业纷纷转态。

  其实,恶势力不过得逞於一时,这隻黑手正在把香港经济由原来开放多元,扭曲为单一无援的小经济;由过去背靠内地面向海外的大市场,变成自囿围城的小市场。製造这类政治恐吓,其实丝毫动摇不了大型资本和华资企业的根基,因为这些大型企业的根在内地而不是香港,这裏的市场对他们而言无足轻重。但极力推行的所谓“黄色经济”,却会伤害无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家庭小作坊。靠一家人的血汗撑起来的小店舖,是经不起丝毫风吹草动,一旦被浪打翻,随之而来将是新一波的失业潮。

  市民必须要看清楚,所谓“黄色经济圈”不过是一剂愚民的迷魂藥,儘管有中文大学社科院院长以及一些三流博士全力推动,还美其名曰是支持年轻人的运动,实质上是摧毁香港经济的“汽油弹”。如果现在大家仍然选择沉默,那麼,不用太久爆破声将会炸出越来越多的噩梦,经济下滑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惨烈。 全国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