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说,中美已经达成了第一阶段的贸易谈判协议,今年圣诞节香港将会回复景气,市民可以过一个快乐而平安的佳节,特区政府和乱港派对话已经取得了成果。更有人认为,警察不必採取任何止暴制乱措施,政府通过让步讨好了乱港派,香港局势就可以恢复正常云云。这无疑是一种妄想,也是向美国《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投降的一种表现。
暴乱只是歇息没有结束
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分别会见了到北京述职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央将继续坚定支持林郑月娥带领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定支持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并希望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共同推动香港发展重回正轨。李克强总理则指出,香港“修例风波”延续至今,对整个社会造成多方面损害,经济明显下滑。香港未走出困境,政府要继续努力依法止暴制乱,并且研究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调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坚定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支持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暴乱没有过去,乱港派也没有收手,这是中央的判断。
“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的头目上月亲自到港指挥乱港派透过选举和街头暴力的两手交替使用,迫使特区政府步步退让。有两件事,说明了绥靖投降路线正在发展。
第一件事情:区议会选举仅仅DQ了黄之锋,其他提出“自决”、“暗独”、“撑暴”参选人都没有被取消资格。这说明了美国涉港法案威胁要制裁损害香港的个人与实体,在这次区选中起了作用。而选举后大量的“港独”、乱港分子举着“星条旗”上街遊行感谢美国,更是说明区选结果是内外勾结的结果。
第二件事情:特区政府提出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检视社会动荡成因并提出建议,这是对於所谓“五大诉求”一次灾难性的让步。加上应邀来港协助监警会审视与香港近期大型公众活动相关的警务工作和程序的国际专家,突然否定监警会的职能并且“群退”,令乱港派藉机继续发酵“修例风波”,甚至有机会引发第二次风波。
止暴制乱一定要靠强而有力的执法和法律手段达到震慑效果,让乱港派清楚地知道使用暴力绝不能达到目标。如果仅仅採用姑息主义,向乱港派的“诉求”作出让步,只会令乱港派得陇望蜀。
所以,特区政府应更积极地止暴制乱,这与开展社区对话、凡事克制、以人道主义对待暴徒、奢想乱港派的善意回应,是两条不同的路线,亦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后果。前者将使香港得到长期的繁荣稳定;后者是为暴徒壮胆,将暴乱变成恐怖主义,瘫痪香港经济,造成更多人失业,助乱港派夺取下届立法会控制权和夺取特区管治权的胜利迈进。
香港有一些人,特别是官场中人,他们对於乱港派採取了放生和包庇的态度,涉暴“黄师”毋须暂停教席;律政司检控暴徒工作缓慢;法官动辄就批准暴徒保释、轻判暴徒……正因为如此,香港的暴乱持续逾半年且越演越烈,乱港派取得区议会选举的大胜。个别官员扮演了什麼角色?发挥了什麼作用?路人皆见。
须加强止暴制乱措施
现在乱港派和美国的勾结加紧,街头暴力和选举工程互相支持配合的策略,可说是运用得天衣无缝。只要瘫痪香港经济,同时启动“黄色经济圈”,让乱港派得到更多的资金来源和财政的支持,夺取明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胜利,就有必要两手交替使用,并且在嘴巴上麻痹香港的各界市民,说暴力行为降温了,警察不必止暴制乱,云云。
“勇武派”和“和理非”没有割席,更合谋製造谎言、控制舆论,以议员唱红脸、“勇武派”唱白脸,配合所谓“五大诉求 缺一不可”的口号,不断发动青年学生加入“勇武”行列,为选举“助选”。两手交替使用的目的是要保持政治热度,为明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製造高投票率,重施故伎,夺取立法会选举的胜利。
乱港派控制了立法会,就等於控制了香港管治权,特区政府的施政报告、财政预算案都会遭否决,施政寸步难行。因此保持政治热度就成为了外部势力给予乱港派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就认为美国不会再干预香港事务。恰恰相反,往后的经贸磋商,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和制度问题,美国一定会採取更加高压的谈判策略。美国急着要与中国达成首阶段协议的目标是要刺激美股上升,製造特朗普令经济大幅度振兴的选举宣传效果,抗衡民主党提出的弹劾案。中美角力其实没有停止,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提醒了林郑月娥:暴乱的因素没有过去,一定要採取有力的措施止暴制乱。 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