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澳门小城故事 国家发展大意义/何汉权

2019-12-21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在澳门贫民区下环旧巷长大,幼稚园、小学、初中求学阶段在“梳打埠”渡过,儿时记忆,下环街转接河边新街,再出“新马路”,遥望葡京赌场,算得上是小城最繁华地段,但用国际标尺度,仍是破落处处,横街窄巷,水静鹅飞!整个澳门的经济动力,几乎都由港客支撑。

  那时候,澳门的学校多由天主教及基督教会主办,几乎清一色属私营性质。私营者,澳葡政府不会负责之谓也。其时,澳门大部分中、小学生根本不需要学习葡文,或可直接点说,葡萄牙好歹也曾是风光一时的海上强国,民族优异感依然,澳门的华人属非我族类,且是次等的民族,没有澳葡授权的话,就不要学葡语,学习葡国的文化了!

  那时候,澳门居民多以离开澳门,往外寻求发展机会为风尚,打工的、经商的,以及年轻学生求学的,都会坐在同一条离澳的船上。有合法申请的,也有非法偷渡的,目的地多是香港!

  回归前,澳葡政府一直採取无为而治的态度管治,特别是回归前数年,澳门治安大乱,黑帮枪杀案几乎随街可见、日日发生,令澳门人心惶惶。1999年,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最黑暗的时刻终於迎来曙光,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奋发有为的管治,先用力度“止暴制乱”,安定人心,再开放赌权,鼓励多元竞争创汇,库房收入提高,取之於“外”,更用之於“内”,澳门居民开始分到红利。第二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施政同样稳健,安定发展为上,澳门财政收入继续年年有余。

  更重要的是,到今天,小小的澳门高等院校超过十间,既能满足澳门学生的求学需求,亦陆续吸引来自内地海外学生,藉此荟萃人才,小城市明显已有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文创与科创的项目正不断出现眼前!

  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以解决香港、澳门两地管治权回归的政治难题,澳门是后发先至,经两任澳门行政长官、澳门居民及各社团的努力耕耘,真诚地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透过教育、政制的发展,清楚说明“一国”要在前带领,“两制”要认真落实,创造了澳门特区二十年的自在与自豪,全世界华人与有荣焉!

  成就澳门小城的美好故事,影照国家发展的大意义。平心论,没有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也没有澳门的安定繁荣之路的出现。澳门过去二十年如是,未来的莲城成功之路,也当如是!学无前后,达者为先,同样是奉行“一国两制”的香港特区,也当反思,并要珍之重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