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大湾区合作打造新型养老服务业/陈丹丹

2020-01-15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听了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为广东省在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感到高兴,譬如广东GDP超过了10万亿,成为中国第一个地区GDP突破10万亿的省份。同时,广东的长足发展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加快建设,起到了重要和依讬推动作用。

  在报告中,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的重中之重。在谈到养老问题时,报告中也指出要出台养老服务若干措施,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设施建设。这让我很受鼓舞,因为我今年带来的一份提案就是《关於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用养老服务业》,希望大湾区三地的政府和专业机构携手,培养更多应用於养老服务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以缓和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省政协主席王荣的报告裏,也提到“我省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但服务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我想养老服务产业将来必定是大湾区创造新的增长点、容纳更多就业人口的重要产业。大湾区尤其是粤港两地政府和相关联专业机构,可以在这方面积极作为,既把香港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护理经验推广开来,又可以为香港的中青年人拓展更多来湾区就业的机会,从而把香港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放在大湾区这个大家庭之中来通盘解决。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社会经济发展、医疗科技进步,令人均寿命延长,“银髮族”佔人口比例愈来愈高。作为中国经济最富庶的板块之一,大湾区正在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

  据统计,广东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0万,其中有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香港作为全球预期寿命最长的地区之一,过往传统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经济形态转变、少子化、子女移居外地生活等因素而遭遇较大的衝击。粤港澳如何携手解决湾区养老问题,业已成为目前相当迫切的一项重大民生议题。

  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

  大湾区养老服务业现时有四种合作模式:“管理输出”,由港澳管理团队指导在粤养老机构建设,对养老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公建民营”,广东利用毗邻港澳和CEPA政策优势,引入港澳养老服务机构,已形成“广东公建+港澳民营”方式;“直接投资”,截至2018年7月,已有3家香港服务机构和2名香港居民以独资或合资合作形式在大湾区内兴办5所养老机构,共提供养老床位2003张;“政府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与《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三地政府在养老及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探索、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

  但必须看到,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在深度合作方面,因为管理制度、法律体系、医疗福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仍旧存在较大的合作难点。

  我在这次的提案中也提出了大湾区共建共用养老服务业的一些解决思路和具体的建议:第一,创新养老服务业的合作模式,从政府主体向多方主体参与合作的共建共用模式;第二,创新社保制度与养老服务资源的合作模式,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养老资讯大数据共用平台;第三,创新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準;第四,引入社会资本设立合作基金。

  香港的暴乱持续七个月不止,“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场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凸显香港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年前由香港中国商会与多家海外华人华侨商协会成立的紫荆谷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内地一流高校,联合培养了超过4000名香港青年及中小型企业负责人。这一项目的初衷是促进香港青年人心回归,希望通过在内地大学学习培训期间,熟悉国家、了解国情,并在学习生活之余,通过积极社交,逐渐增强对国家的认同,主动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三年多的经验也让我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因为创业不但需要激情、热情、专长,也需要较多的投入和能承受屡屡失败带来的锤炼。相比之下,通过鼓励促进更多香港青年人到内地就业,效果会来得更快更直接。

  我想通过以上建议,促进香港和广东在养老服务业上加强合作,既能把香港在专业护理方面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经验拓展到大湾区来,推动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共建共用,共同做大做强整个养老服务产业,又能为粤港两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香港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提高广东和整个湾区的社会发展水準。

  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