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湾区科创建设 港青大有作为/周春玲

2020-01-23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日前,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和欣喜的消息,莫过於2019年国家GDP接近了百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1%,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保持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增速。同时,广东省也公布了经济数据,该省GDP也跨过了十万亿人民币。这份靓丽的资料,对於比邻粤省的香港,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也是大湾区跨上了一个崭新的经济台阶。

  我们看广东省的经济数据时,还要看到前不久发布的2019年百家“中国品牌”中,广东上榜企业佔了近三分之一,而且基本是创科企业或先进製造业。广东省不愧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香港依傍着这个火车头,应该乘势而上,而不是站在一旁眼看着火车呼啸而过,错过大湾区以创科为发展动力的新经济、新机遇。

  这场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麼呢?就是以5G作为创科产业龙头,并形成广泛的产业链。广东在智慧网联汽车、生物医藥、高端医学诊疗设备、现代中藥、智慧型机器人等方面开始广泛利用这一科学技术;香港则在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四大範畴也开始探索发展。两地只有在竞争中发展,才能形成大湾区良好的创科繁荣。但不可忽视,竞争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大湾区协调机制应早期介入,在研发方面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互相借鉴,减少重複,集中资源和科研力量,共同突破高新技术的难点。

  保护好智慧财产权,利用好智慧财产权,是创科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懂得保护才有长远的发展。在智慧财产权保护方面,大湾区协调机制要建立一个互认的智慧财产权登记署,让开发者放心地使用新技术和新成果,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同时,在保护方面要充分运用法律保护手段。但两地使用的法律体系不同,可能会引起仲裁争议。因此在法律引用方面,我认为无论是大陆法体系,还是普通法体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要允许在大湾区适用部分香港法律,以确保大湾区的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準。

  至於如何利用好智慧财产权转化为产业,我们看到不少的初创企业,他们在开始时往往资金不足,造成成果在手而无法开发,在这方面应有创新思维。邓小平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关部门可以他们的智慧财产权作为抵押,银行给予一定的贷款。当然这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对於支援科技类的初创企业,将是一个突破性支援,更可以吸引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来创业、发展。

  广东基本是以製造业为基础,大学及科研院所不多,知名的更是凤毛麟角,现正在积极向外争取人才,特别是争取一些附合大湾区创科发展範畴的院、所,带着他们的成果和人才落户大湾区。香港的大专院校的学术水準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虽然在“修例风波”中,一些大学成了重灾区,许多科研人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方面,大湾区应有胸怀和气度,主动创造条件,吸引香港的科创人才到大湾区落户,发挥他们紧贴国际先进水準的研发优势,帮助他们将成果转化为产业,特别是在用地、借贷方面,可以採取更灵活的方式,形成引凤入巢的良好氛围。让香港市民真切感受到,大湾区建设是香港发展的未来,也是香港青年圆梦之地。

  全国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