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口罩供应是一份“考卷”\龙眠山

2020-02-14 04:23: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薄薄的口罩,承担着防疫的重任。偏偏有关部门在口罩供应及市场规管方面应对失当,引起不少怨言。

  建制派对“口罩荒”演变为“口罩慌”也感到心急如焚,敦促政府快手做嘢。民建联昨日约见特首办主任陈国基,就政府防疫政策提出一系列建议,当中就包括要求政府规管口罩价格,不能以“自由市场”为挡箭牌放任自流。民建联同时建议政府拿出部分口罩储备,派发给弱势社群及前线清洁人员。这样的诉求不是没有道理,政府应当认真考虑。

  如果说政府在口罩问题上的失策,可能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僵化思维根深柢固,导致全球採购失败。全球口罩供应紧缺,不少国家将之列为战略物资,限制出口。但有关部门继续按老本子办事,全球招标且价低者得,供应商真是“睬你都傻”。就算有人愿意签约,供货得来已是至少三个月后的事,届时疫情可能已经过去,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好在市民及商家自行努力,四出扫货,也有不少收穫。但也带来后遗症,部分商家发灾难财,坐地起价,基层市民望罩止不到渴,只能指望善长仁翁免费派送。僧多粥少之下,不得不风餐露宿去排队,对长者简直是折磨。辛苦且不论,人群聚集也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政府一方面呼籲市民减少社交活动,一方面如果轻视“口罩荒”乱象,不引起怨言才怪。

  放眼周边地区,没有哪个地方的居民像香港人这样,为了一罩难求而频频扑扑;也没有哪一个政府部门如香港这般,仅保证对前线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将其他市民的口罩需求交给市场来解决,而无视市场机制已经完全失灵的现实。

  薄薄的口罩,不仅是防疫的第一道战线,同时反映人情冷暖,更是对政府施政理念、服务态度、反应能力的考试。很遗憾,有关部门至今交出的并不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