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防疫要成效 必先稳民心/李旷怡

2020-02-25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香港更一度出现疯抢食米和日用品的混乱情况,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儘管政府官员和专家已多次闢谣,但小部分市民对政府不信任,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疫情。所谓事出必有因,这部分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偏低,相信与疫情爆发初期,政府未有果断採取防控措施有关,加上乱港派以各式谣言、似是而非的说话迷惑市民,煽动市民不相信政府,令特区政府的管治威信大减,推动防疫工作亦变得困难重重。

  公道一点说,自2003年沙士后,特区政府对疫症爆发、传染病大流行的警觉性从未降低。在传出武汉市爆发不明肺炎后,特区政府已迅速作出风险评估,并启动“严重”应变级别,且加强港口卫生措施。当内地疫情加剧时,当局亦适时推出严格控关措施,并且对内地来港人士、从内地返港市民实施隔离检疫安排。乱港派藉着内地爆发新冠肺炎,提出所谓“全面封关”,分化港人与内地同胞血浓於水的亲情,暗中“播独”。再在网上发布各种谣言,令市民误信内地会暂停向香港供应各式日用品,造成市民纷纷抢购、囤积粮食和日用品的乱象,并煽动市民不满特区政府的情绪。

  虽然部分市民对政府不信任是乱港派刻意造成。但特区政府在应对疫情时的确稍有不足,例如出现市民排队轮候购买口罩、有无良商人哄抬口罩售价时,政府内部仍有人讬词“大市场小政府”、“自由市场”,拒绝适度介入市场,稳定口罩供应和售价,回应市民所急。犹幸,政府早前宣布会直接资助企业开设口罩本地生产线,虽然尚未投产,但总算突破了一贯公务员思维,相信政府从生产和採购两方面双管齐下,加上与灵活性较大的商界合作,有望能提高口罩供应量。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即使疫情过去,在防疫工作上仍有不少值得政府反思之处,应予以重视。而且这次疫情已令香港经济雪上加霜,不少公司也要裁员减薪,基层市民随时手停口停,政府绝不可以对市民的苦况充耳不闻。

  自由市场并不是政府不作为的理由,长远而言,笔者希望疫情过后政府应考虑是否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和消毒清洁剂等防疫用品,以备不时之需。短期而言,笔者建议政府尽可能地向基层家庭、长者和残疾人士等有需要人士配给口罩,先减少市场上一部分需求,解基层市民燃眉之急。若果真不能提供口罩,不妨考虑以其他方式为市民提供适切协助,例如若独居长者必须出外购买粮食,政府能否与慈善机构合作,加强现时上门送饭服务?从而减少市民的口罩使用量。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於明天公布,政府应思考如何带领市民大众走出疫情,渡过经济寒冬。

  笔者赞同“全民派钱”建议。现金津贴是最直接有效帮助市民大众的纾困措施,而执行上应以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加快处理进度,避免再出现之前“关爱共享计劃”派发4000元安排混乱的情况。

  另外,笔者亦留意到社会上个别“黄色”食店以防疫为由,拒绝招待操普通话人士(但称台湾遊客不受限制)。这些举动不单无助防疫,更助长对内地人和新移民的歧视。香港向来都有不少长期居港工作的内地人,以及新移民群体,他们都是香港的一分子,过去为香港发展默默贡献,而只因他们说普通话,将其标籤为带菌者而拒招待,做法绝不合理,笔者呼籲社会各界能够团结抗疫,抵制这种鼓吹歧视的歪风。

  正所谓有危自有机,政府应将这次疫情,看作是扭转市民对政府管治不满的契机。疫情尚未结束,政府仍有机会力挽狂澜,向市民展现领导能力。疫情当前,笔者呼籲市民暂且放下歧见,齐心抗疫,抱着积极正面的态度迎战,主动关心身边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守望相助,定能渡过难关。

  香港政协青年联会常务副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