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傲慢与偏见”将西方推向灾难\李 俊

2020-04-02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长期对中国抱有傲慢甚至敌视的心态,在今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表露无遗\美联社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爆发,美国及欧洲的感染个案已是中国的数倍之多。在为疫情蔓延感到伤感的同时,许多人也在反思,何以自诩为制度优越的西方国家,会沦为全球疫情最严重之地?实际上,当两个月前还在大嚷中国是“东亚病夫”、一个月前还在为“中国切尔诺贝尔时刻”幸灾乐祸之时,这种长期存在的反华心态,已经注定西方要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惨重代价。

  先讲三件“小事”。

  第一件,3月17日,在加拿大一间超市,三名华裔戴着口罩去购物,没想到被工作人员赶了出来,原因竟然是:没有病就不用戴口罩,华人一旦戴了口罩就代表染病,就不能进入。

  第二件,3月初,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因应美国日益严峻的疫情而以个人名义捐出一百万个口罩以及大量抗疫物资。没想到新闻公布后,在社交网络上出现大量辱骂言论,有的叫嚣:“不要中国的东西”。

  第三件,3月29日,英国媒体报道称,有英国官员质疑中国利用援助西方抗疫去进行“政治宣传”,并威胁要阻止华为在英国的投资,并检讨与中国的合作关係。

  这三件事看似“小”,但实际上反映出“大”问题,反映出的是西方对华人的歧视,对中国物资的不信任,以及对中国善意举动的恶意揣测。为什麼有这种心态?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时的法律顾问桑斯坦有个著名的“信息茧房”理论,意指人们会专注看自己想看的新闻,结果会被桎梏於像蚕茧一样的茧房当中。这种现象为什麼可怕?因为它助长了偏见、助长了狭隘思维。

  西方的媒体甚至是一些主流精英,长期对中国抱有傲慢甚至敌视心态:但凡中国做的事,就绝对不可取;但凡中国取得的成功,都是不可信的;西方人高人一等,只有中国人才会感染病毒。以至於,一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爆发之后,仍以一种事不关己、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对待。

  西方媒体长期敌视中国

  中国採取“封城”,美国媒体称之为“极权限制自由”,但同样的做法,意大利却被形容“为自由作出牺牲”;中国医生为抗疫付出生命,西方媒体形容为“被强迫之举”,同样的事情,欧洲则被形容为“人性光辉”;中国在抗疫最艰难之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的西方国家少之又少,但如今中国向其他国家施援之时,又被贴上“政治企图”的标籤;中国通过自己生产的病毒试剂战胜疫情,如今又被质疑“质量不可靠”。

  德国《明镜》杂志在封面用“中国製造病毒”为题抹黑中国;挪威报章拿中国国旗来调侃;《华尔街日报》用“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来攻击中国政府;澳洲媒体用“中国的切尔诺贝尔时刻”来无情地讥笑中国。一方面是政客与媒体的极端的傲慢,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偏见之下的放任政策,“佛系抗疫”、继续禁止戴口罩、继续在周末在酒吧狂欢,於是一个月又一个月的宝贵抗疫时间流逝。

  《纽约时报》日前刊登了一篇万字长文《被错失的一个月──失败的检测令美国无法应对新冠肺炎》,指出早在一月初,中国专家就致电予美国示警,但美国官员的颟顸与医疗制度的臃肿迟钝,任由病毒扩散,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在以肯定的语气称“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美国做得近乎完美”,并继续甩锅中国。

  如果提前两个月做好準备,美国会有十多万感染个案吗?呼吸机还会不够?纽约州还会如此无助?如果西方社会早一点“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少一点对中国的无情攻击,现在的欧洲还会如此严峻?从另一个角度看,离中国距离最近的韩国日本,为何没有出现西方国家如此严重的问题?

  要改变西方对中国的傲慢,是很困难之事。过去三个月,堪称是三百年世界史的浓缩,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从被讥笑与辱骂到图强奋起的一幕,也让人看到,西方社会是如何从自负高傲滑向巨大乱象深渊。中国当然需要汲取此次疫情教训,但西方社会难道还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