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两颗“棋子”抱团,取得了暖吗?/文 自

2020-04-17 04:23: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3月28日,当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幹事布鲁斯.艾尔沃德开始连线香港电台记者唐某时,他大概是不会想到眼前这个“香港”记者的嘴裏,居然会蹦出“Taiwan”,而且还是台当局孜孜以求的世卫会籍的问题。孰不知WHO的会员都是主权国家,港台记者提出这个问题,若说没有预设前提将台湾认定为一个“国家”,个人以为认同的人不会太多。但在艾尔沃德先生非常委婉、礼貌地表达了拒绝回答的意向后,唐小姐却全无罢休之意,换了个问题——请评论一下台湾的抗疫表现——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裏,民进党当局为了粉饰美化自己“好棒棒”的抗疫工作,已经是砸下重金,找了一堆所谓“知名”外媒、“友台”人士吹捧、感谢。如今唐小姐有此问,难免会让人联想是想让代表了专业与权威的艾尔沃德先生再来给一个大大的背书。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所谓“维吾尔人权”的记者,唐小姐的这番操作显然是很难用个人行为来解释过去的,好在香港电台也没有甩锅,但其“单纯”讨论疫情的说辞一样过不了关。

  美藉法案犒赏两“独”势力

  港台此举的时机其实颇值得玩味:事发前两天的3月26日,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案”即所谓“台北法案”;若是再往前追溯4个月——11月27日,特朗普签署了一份令香港反对派欢欣鼓舞的法案“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两个法案虽然时间上有差距,但用意上却是相近——美国需要棋子替自己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上衝杀,两份廉价的涉台、涉港法案足以让台、港两地的“反中”势力趋之若鹜,何乐而不为?何况在美国自己深陷疫情泥潭,衝击特朗普连任选情的当下,两颗棋子还能充当抹黑中国大陆抗疫表现的疫情舆宣攻势的马前卒、急先锋。所以,此次採访风波虽如美国的涉台、涉港法案一样缺乏实际意义,但对港、台两地的“反中”势力而言,却足以燃起他们心中“希望”的小火柴(法案),点着你的,“借个火”燃起我的,正是相互取暖,相互拉抬的“好事”。只是寒冬早过,他们的“冷”又从何而来呢?

  香港反对派觉得冷,那是咎由自取:疫情之初,在香港社会恐惧上升、疫情紧繃之际,“黄”医护发动罢工,毫无职业操守、社会公德,之后除了黄之锋的口罩,反对派几乎再无作为,及至近日陈淑莊、林瑞华等人涉嫌违反“限聚令”酒吧聚会,才算又“挣”回些表现。抗疫表现冷,立会选情也不热。邀“黄”医护召开民间记者会表功表演、杨岳桥妄言立法会过半即“揽炒”、黄之锋宣称暑假会再有暴力活动等等,大概都可算是急着“点火”以至“过火”的表现,只是都效果不彰。到底疫情延烧之下,总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群聚上街,也就绝了靠投掷汽油弹、点燃“雪糕筒”来放火“取暖”的念想。因此,不管WHO如何回应,港台记者借势“台北法案”的这一问,总能爆出点火星,有望点燃“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火柴,若能烧起一把火来,那对於一直倚美国为靠山,视美国支持为精神支柱、生命源泉的泛民政治人物及其支持者们可是一支大大的强心剂。

  取暖不成落得粉身碎骨

  台湾民进党当局觉得冷,这是事所必然:对抗疫情、消灭病毒本该是普世的目标,到了蔡英文手上偏偏成了谋“独”的工具。食髓知味,他们自然是要这一轮疫情“红利”吃乾抹淨才行。只是台湾议题往往事关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高度敏感,因此台当局内宣有效,外宣却是各种砸钱都听不到回响。直到美国抗疫“暴雷”,台湾才终於又一次被“棋手”特朗普从角落裏捡了起来──“台北法案”是一招下法,所谓台当局向WHO示警疫情是另一招下法。只是蚍蜉终究撼不动大树,百般跪低、讨好乃至於无视岛内排长队买口罩的台当局除了所谓的“邦交国”,至今也没能等来一个政府官方层面的回应,就连看似梗着脖子硬挺他的美国,也只是通过AIT(美国在台协会)放了几句话。其实这才是美国对台的常态。

  翻看近年来美国通过的涉台法案——《与台湾交往法》、《2019年台湾保证法》、《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与台湾关係法承诺决议案》等等,除了需要台湾交保护费买老旧军备的,哪一次不是口惠而实不至,又何曾真正烧的起来,只不过这次有了另一颗棋子的“互亲互爱”,台当局额外有了一张嘴,可以衝到WHO官员的面前试探立场,让他们看到了借“台北法案”火一把,谋取更大政治利益的机会罢了。

  只是看看美国最新的确诊数、死亡数,再算算治愈数,好似一时半会儿是爬不出泥潭了。从泥潭裏递出来的火柴多半都是沾了水,柴一湿,点不起来,烟却会不小,两地“反中”势力只怕取暖不得,反被迷了眼,一脚踩空,落得个粉身碎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