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堵塞选民登记册漏洞 打击“起底”恶行\徐若曦

2020-04-29 04:23: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选民登记期至5月2日结束,新一年选民登记册6月份即将公布,而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和选举管理委员会关於公众查阅选民登记册是否导致警员被“起底”的官司尚未完结,根据高等法院颁布的临时禁制令,公众查阅2019年选民登记册已暂停了半年。在公开选民登记册与保护选民私隐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确实需要政府重视。

  包括警员及家属在内的爱国爱港人士去年被疯狂“起底”,相信很多人至今心有余悸。区议会选举期间,为保障候选人隐私权,选管会先是遮盖公众查阅提名表格副本上的候选人主要地址,随后又修改了宪报有效提名候选人公布“主要地址”的规例,允许候选人选择披露其属意地址,如办事处或业务地址、通讯地址、住址或邮政信箱号码等。而对於选民特别是被“起底”的警员及家属的私隐保护,政府採取的措施主要是执行高院临时禁制令,禁止公众查阅选民登记册,但作为应急之策的禁制令,持续时间过长会给公众造成一些不便。

  据悉,员佐级协会上诉案5月初将开庭审理,即使最终判决排除选民登记册是去年恶意“起底”的资料来源,今年政府也有必要防患於未然,堵塞各种可能的“起底”渠道,否则警员和爱国爱港人士被“起底”的悲剧很大机会重演。

  首先,警员及家属被“起底”的个案数创历史新高,但因检控不力,难以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日前,私隐专员黄继儿出席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公署去年共收到4370宗与“起底”有关的投诉,其中1580宗涉及警员及家属,佔36%,个人资料有被“武器化”的迹象。由於打击力度不够大,“起底”投诉至今只有一人被检控。

  其次,疫情期间针对警员的恐怖威胁并未减弱,疫情结束后会变本加厉。近一个月来,警方多次收到可疑物品,从最初寄给警署装有可疑粉末的恐吓信,后来升级到寄自製爆炸装置给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存在本土恐怖主义萌芽的风险。可以预料,黑色暴力和“起底”恶行将在疫情过后捲土重来。

  再有,反对派藉“修例风波”被捕者被查核选民资格误导市民,不遗余力抹黑警方。今年1月有人被捕后向警方提供搬屋后的新地址,之后收到选举事务处查核信件及电邮,因而质疑警方向选举事务处通报其资料。反对派区议员煽风点火,称很多被捕者向警方申报地址与选民登记地址不同,担心其选民资格亦被取消。如果选民登记册公布后确有被捕者失去选民资格,反对派又会藉机向警队和警员发难。

  “澳洲模式”可堪借鉴

  鉴於今年立法会选举面临严峻的社会形势和反对派的疯狂挑战,为充分发挥警队守护法治、维护治安的核心作用,保障警员及家属的人身安全,选举事务处在编排更新选民登记册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警员及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选民的私隐,这方面海外有成熟经验可资借鉴。

  外国的选民登记册除用於选举外,还在侦查罪案、查核信贷申请、遴选陪审团、医疗研究中应用,都会开放予公众查阅。为保护特殊选民的隐私权,一些国家在选民登记方面出台了特殊措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大洋洲模式”。澳洲、新西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匿名选民登记”,若选民认为本人及家庭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申请登记为匿名选民。选举管理机构对匿名选民的比例控制得比较严格,选民需填写申请表、签署法定声明、出具人身安全受威胁的证明材料,之后送交选举登记官审核批准。

  申请匿名选民的既有社会名流、警察、法官,也有遭受家暴的人和罪案受害者等。在澳洲,匿名选民的地址不显示在选民登记册上,投票採取邮寄投票、提前投票或在选举日投临时票;在新西兰,匿名选民在只有选举登记官可见的保密选民登记册上登记,以“特殊声明票”方式投票。另外,英国也允许选民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申请登记为匿名选民,在选民登记册上只显示其姓名。

  建议选举事务处参照上述国家“匿名选民登记”的做法,结合香港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实施办法,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将有需要的警员及家属信息在选民登记册上作匿名化技术处理。同时,希望政府与私隐专员公署加快修改《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进程,为保护公民个人私隐、打击“起底”恶行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