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香港还有多少篡改历史的教师?/李伟雄

2020-05-06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名小学教师讲述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时,竟称英国“为消灭鸦片而发起战争”,指战争原因“就是由於英国发现中国当时很多人吸烟,吸食烟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所以他们为了消灭这些叫做‘鸦片’的物品,就发动了这场战争。”有关内容明显颠倒是非,其后校方发现问题十分严重,重新上载经修改后的片段。

  唐代刘知几於《史通》中提出史学家应具史才、史学与史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三长说”之外,又加上了一个“史德”。其实,这四项对史学家的要求,亦应可作为对每位教授国史者的要求。本文尝试由史学专业的角度来评论这次虚构历史事件,这位涉事的老师在这次震惊社会的事件中反映出四大教史弊病──无史才、无史学、无史识、无史德。

  作为一个教授国史的工作者要善於用文字来叙述及论证史实,及鉴定史事真伪。能符合此要求者,便可称得上是有“史才”之人。而涉事小学这位常识科老师向我们示範,如何用不正确的言词,不鉴定史事真伪,胡乱虚构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反映出他全无“史才”,实在令人对他的学历产生疑问,为何如此“无才”之人竟能当起老师。

  此外,教授国史工作者应该要对古今历史资料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可称此为具备“史学”的能力。史学的面很广,史学工作者既要有中外历史知识的雄厚基础,又要在专门从事的专业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即所谓“博”,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有关史学各门的基本知识,均应有所涉及和了解。这位小学老师在讲学片段中,完全暴露出他以政治灌输为“目的”,颠倒历史为“手段”,对鸦片战争胡乱讲解,用不学无术来形容他这次的教学内容,实不为过。

  “史识”就是个人对历史知识的识见,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史实,然后得出“信而有征”的结论。教授国史工作者不能“以论代史”,而要“论从史出”。“史学三才”中以“史识”为最难,但也最重要,因为有才无识或有学无识,都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国史教育工作者。

  这位老师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将鸦片战争中的“侵略者”,讲成为“拯救者”。言下之意,好像这场“不义之战”,异化成为了“正义之战”。

  这份识见之差劣,实在吓人。他的教学根本就是犯了“以论代史”的严重毛病。他虚构出来的鸦片战争,只是用来支持他的论点——英国为拯救中国而发动鸦片战争。

  最后,“史德”,主要指教国史者的品德(“心术”),也即是指追求历史真实的正直品德。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应必备的品德,就是要忠实於历史,实事求是,不作伪史学。这点其实最可贵。事件中这位老师,将鸦片战争作出如此荒谬的演绎,英国为消灭中国的“鸦片”,就发动了鸦片战争。藏於这个观点背后的政治动机──歌颂英国,呼之欲出。如今次事件没有被披露,一班小学生如果长时间被这种观点所误导,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可见,教授这节有关鸦片战争的老师,实在是一位“四无”老师,实在愧为人师!问题是,香港还有多少像这样篡改历史的教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