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深度评论\考评局须正视问题纠正错误\梁一鸣

2020-05-21 04:2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来闹得热烘烘的历史科考题风波,引起很多人担心:考评局多年来建立的公信力和专业自主受严重打击,历史教育包涵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评核考生的“开放性题目”受压制;香港教育将会受干涉,使教师失去专业自主;而教育局要求取消试题的建议,更被视为对考生不公,云云。

  笔者当过中学历史科老师十年,从事历史教师培训十多年,曾积极参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推动引进资料题和考试形式改革,亦当过考评局审题员,目睹今天出现的风波,痛心疾首,不得不仿效尊敬的蔡炽昌先生,发声维护历史教学的专业性和历史考评的严肃性。以下从三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一是考题的合理性

  首先,这条题目是属於“资料分析”的试卷一,重点应该是考核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考题形式是“资料与开放性论说题目”混合,以资料C和D为基础或“弹板”,把考生引到后半部长题目作答,所引用的资料是论证考题时发挥的论据一部分,这两部分应该是紧密结合,有严谨的逻辑相关性和史实的正确性,以合理地支撑对命题的论证。

  如果这条题目所问的是“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於弊”,那麼,这两段资料应该是出题者心目中“利”的样板。这方面,资料C是成立的,然而,资料D引述的有关革命党人在1912年向日本财阀贷款安排,顶多是一项权宜性的利益交易,更何况中方要以大冶铁矿抵押,付高昂的利息,即使当时革命党人内部(以章太炎为首)也有强烈反对意见,认为是辱国行为,因此谈不上是日本对中国的“利”事。由於学生没有深入认识这件借贷事件,所以资料D本身有一定的误导性。

  我估计,出题者的思路是预先设计了论题,资料只不过是引子,作为“利”的样板。这种“借(资料)题发挥”,“借艇割禾”手法是考评局历史命题组常用的,但不应该把资料“断章取义”化,“削足适履”化,这有违历史教育专业精神。

  有违历史教育专业精神

  再者,讨论历史事件利与弊,应结合较具体的历史情景。如果要求学生只以1912年革命党人向日本财阀贷款一事作利弊探讨,学生就可具体议事论事,表现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更为合理。本题目却考问1900-1945年的事情,範围太广泛,学生难以掌握评论焦点。

  第二是考题的区别效能

  蔡炽昌先生指出这条题目能够发挥区别学生能力的作用,这绝对是的。其实,如果对资料作更深入的探讨,例如考问学生分析资料背景、含义和资料间的矛盾等,也可以很好地区别学生能力的。试卷一既然是以资料分析为重点,本应多加发挥的。就本题而论,由於资料D有误导性,作为论据的功能也受到严重削弱。再者,题目要求学生探讨的历史时段涵盖1900-1945年,其间政局多变而複杂,考生要在约二十分鐘的时间内,凭“就你所知”作答,所提供的论证又只是零碎的、不全面的,那麼,真能对学生作能力区别吗?以一条专修中国近代史大学生尚且难以应付的题目,要求中学生应付,是否过分了呢?

  我看到网上一份以考评局名义发出的考生答卷(可能是冒名的,因是违反程序的),用意是用来证明考生应大体上回答“弊大於利”,他们能够应付考题的要求,不能看低考生的能力啊!但从未知真假的考生答卷内容所见,尽是表态式的、论据单薄的答案,难道这是出题者期望的优秀答案吗?如果是的话,真是令人惊讶。希望考评局同仁能公开此考题的评分标準,让我们明白什麼是出题者心目中的能力区分度。

  因此,从命题层面来看,这是一条设计失误、含误导性和影响学生作答表现的题目。如果我是审题员,肯定会提出以上意见。

  第三是题目的适切性

  有人觉得这次考题风波,是因为“中央”认为考题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和“政治不正确”,於是对考题口诛笔伐,打压思想和言论自由。网上有教师引述英国剑桥考试局的一条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历史考题:“德国纳粹统治对大多数德国人带来好处。你是否同意?”以说明历史讨论不应有界限,不应订立底线压制思想自由云云。

  很可惜,现实并非如此。首先,这条剑桥考题本身不具备很大的开放性探讨。更弔诡的是,德国考试局一定不会出这样的考题,因为是碰到红线了,别的国家会认为是复辟纳粹主义。同样,日本考试局也不会,更不敢出一条“朝鲜在日本统治期间走向到现代化。你同意否?”的试题,因为这必然遭到朝鲜和韩国的强烈反感及抗议。这是政治层面的现实,不能不面对。中国人民经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有计劃、有组织的侵略和残害,受害甚深甚痛,对这抽离式探讨“日本对中国利弊的讨论”,所作出的强烈反应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丧家举殡,你去讨论坟场地点利弊,是否合宜?希望考评局历史出题组今后吸收教训,提高这方面的政治意识。

  考评局自成立以来,本建立了非常严谨,公正、专业的出题和评分机制,真正对教育存敬虔之心的人,不应轻易损毁它;此外,它也有成熟的纠偏消错的经验,不断提高出题水平,如果这条考题真有对考生做成不公和不合宜之处,相信应会作出合理的安排,也会採取措施,让学生的成绩不受影响。

  谨以此文与历史教育同工共勉,一起守护历史教育专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