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黄”师荼毒学生 必须标本兼治\陈光南

2020-05-21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回归以来,教育领域成为了向青少年“洗脑”和散播“港独”意识、践踏法治的温床,有人有计劃有组织向青少年歪曲国家历史、抹黑国家、醜化特区政府,煽动学生走上黑暴的道路,这是非常典型的“颜色革命”招数。

  舆论分析,“黄师”、“黄教材”、“黄教学”环环相扣,“黄师”还搞了课外活动,引导青年人走歪路;考评局“黄官”牢牢控制了出题的方向,并且以“保密”作为护身符,逃避对考试题制定的监督,为所欲为。

  总的来说,英国人在撤退之前,早已把教育战线作为分裂香港、干预香港事务的一个桥头堡,与中央和特区政府争夺年轻一代,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没有国家民族意识、只有“港独”意识,反对基本法的骨幹分子。

  彭定康作为末代总督,在1996年的施政报告中就公开论述了“英国人虽然撤出了香港,但英国的影响力并不会撤退出香港”,大谈“战略同盟者”在九七年之后,投身熊熊烈火,宁化飞灰,不作浮尘的前景。

  回归以来,建制中人也认为,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港独”没有条件出现,也不会成为气候。这种自我安慰、自我麻痹的思想,一直纵容着“黄师”、“黄教材”、“黄教学”、“黄试题”的现象逐步升级,终於出现了“无掩鸡笼”的局面。

  因此,要处置教育失控和考评局失控的问题一定要标本兼治,既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的问题,并且要对教师进行基本的培训,端正其教育思想。

  但是,对於为什麼会出现教育失控和考评局失控的问题,一定要从机制上找出原因,做到正本清源,才能事半功倍。

  英国人每逢撤出一个殖民地前,总会在当地培养一批“战略同盟者”,执行他们撤退之后的政策,製造新矛盾,製造社会分裂,以便英国实行“后殖民地时期”的干预政策。

  该政策最大一个特征是让新政府无法驾驭管治工具。其办法就是实行行政架构改革,管理学校权力下放,考评局并以保密为名,让下放了的权力不再受任何监督,少数人可以独行独断。

  回归以前,港英政府招聘公务员和教师严加进行政治审查,凡是有爱国家庭背景、爱国学校教育背景的,都不能进官立学校任教,不能当公务员。这使得教育领域天生存在一种“反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气氛。他们很简单很容易就将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妖魔化”,说培养年轻人爱国、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就是“洗脑”云云。

  2012年的“国教风波”变成社会浪潮,就是一场衝击教育的大演练。特区政府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下属的学校,不得不对国民教育作出了妥协,以后就变成了“无掩鸡笼”。

  正因为如此,教育领域绝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把被调鬆了的管治机器螺丝重新扭紧,要重新掌握考评局的权力,清除那些“黄官”,不能够允许以保密为由,出考试题黑箱作业,所有教科书的内容,应该重新进行审阅,要建立正面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决不能以“多元化思考进行批判”为名攻击中央。

  学校绝不能向学生灌输否定国家、民族的观念,也不能否定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有的官立学校的校长和教员都是公务员,应该有肩负第一责任,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不能鼓励学生“违法达义”,参加街头暴力犯罪活动。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