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文章选刊\香港要培养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人才\常 乐

2020-06-20 04:24: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首要重心是德育,就是培养年轻人爱国爱港精神

  近日,教育成为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一是因为教育界多次出现出格之举,无视教育常识与规律,突破民族及国家政治底线;二是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背景下,各级学校受唆使又有可能成为新“乱源”、学生又有可能成为新“炮灰”。於是香港主流声音发出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的呼籲,此举获得许多有识之士的赞同和支持。本文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教育体系到底应该培养出什麼样的人的问题,谈点看法。

  “一国两制”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爱国爱港”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悠长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具备深厚悠长家国情怀的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西荟萃的香港文化也独到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改革开放后,有更多港人投身到回归祖国进程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当中,不仅推动了香港的顺利回归,也促进祖国经济腾飞。回溯历史,我们知道爱国爱港是港人的主流,作为核心价值已经镌刻到港人的心坎上。

  历史文化是薰染,政治制度是规制,教育政策是塑造。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国家治理香港特区的方针和国策,而“港人治港”也有明确指向和规限。

  邓小平清晰劃出了这一规限和标準。他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準,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什麼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多次强调了“爱国爱港”标準在特区治理以及维护特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增强香港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另一方面,为维护香港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中央来说,只要爱国爱港,诚心诚意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不论持什麼政见或主张,我们都愿意与之沟通。

  因此,无论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还是从现实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香港的“一国两制”教育体系都要以培养“爱国爱港”的人才为首要标準,这既是这一教育体系的最高要求,也是最低要求。

  “一国两制”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世界眼光”

  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一国两制”教育体系应该培养造就什麼样的人才,这是一个比较複杂和系统性的问题,既不能拍脑袋,也不能仅仅按照所谓教育规律来推演,而要尊重当地的政治制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更好地为国家、为地方服务。

  第一,这是由当地实行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决定的。

  “一国两制”作为开创性的制度安排,首先就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国两制”优越性的一面,就在於它能开拓出一条“稳定世界的新办法”。

  当1990年2月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完成之后,邓小平进一步肯定了将“一国两制”法律化、制度化,肯定了香港基本法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明了“一国两制”的世界意义。他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因此,“一国两制”作为为世界提供範式解决类似问题的政治安排,以及连接世界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政治制度的鲜活实践,必须具有洞察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的“世界眼光”人才。

  第二,这是由香港作为具有高度国际化和国际一流水準的营商环境的现实地位决定的。

  习近平主席称讚香港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并且概括指出香港三项具有国际水準的营商地位。一是香港的法律、会计、监管等专业制度同国际接轨,人员、货物、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这是深得外来投资者信任、吸引国际资本、留住本地资本的重要因素;二是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具有国际一流的专业人才和服务水準;三是香港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中介,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

  也正是看到了香港国际化的诸多优势,习主席进一步勉励港人在新时代要找準新定位,抓住新机遇,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具体讲,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等等。

  因此,香港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平台,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当下,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深圳先行示範区等国家战略都给广大具有“世界眼光”的香港优秀青年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宝贵机遇,也给“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两制”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共同体意识”

  近代以来的独特经历,形成了香港中西荟萃、兼容并包、和谐共生的社会文化特点,进而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然而,回归23年来,一方面,“一国两制”的制度共同体还没有磨合圆润,“两制”之间还存在诸多矛盾及误解;另一方面,也没有在“一国两制”的制度共同体基础上不断增强港人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部分人发起破坏特区政府管治、挑战中央权威和底线的“社会运动”,将香港带到形势最为严峻的转折关口。因此,当前香港的“一国两制”教育体系亟需加强“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是加强对“一国两制”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教育。习近平主席指出,回归20年来,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第一大经验就是始终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二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让港人知道,内地民众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鬥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还要让港人知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根本力量之所在。更要让港人知道,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三要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还要看到,既与港人的“世界眼光”相匹配,也与“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角色担当相呼应,“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教育体系还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纳入其中,作为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习近平主席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十分形象、简洁、有力的概括,就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描绘,不仅对於香港的“共同体意识”教育,对於“一国两制”的香港实践也颇多启示意义。

  总之,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重心首在德育,就是爱国爱港;世界眼光,则是其专业素养与能力;共同体意识乃是其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三者并不排斥,而是共同铸成“一国两制”下香港世界级的複合型人才。

  註:原文刊於点新闻,原题为《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应培养什麼样的人?》,有删节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