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放下政治争拗 寻找香港的最大公约数/潘丽珍

2020-08-13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基於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引用“紧急法”将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随之产生的立法机构空缺问题,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决定。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於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延续现届立法会任期不少於一年,直至第七届立法会任期开始为止。

  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令香港社会毋需将时间精力浪费在无谓的政治争拗、疲於奔命应付反对“浪潮”之上,疫情下不少基层市民陷於“手停口停”困顿,现在是时候放下虚妄的政治抗争,回到“一国两制”大框架,重新凝聚社会共识,聚焦抗疫、经济、民生,找出最大公约数,加快推动改革,是当前香港走出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

  病毒是全社会的共同敌人

  第三波疫情爆发以来,疫情迟迟未能有效控制。国家衞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锺南山曾指出,抗疫关键不在於医疗,而是公共衞生防控,敦促特区政府尽快展开全民核酸筛查。令人费解的是,社会上竟有些“杂音”完全无视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违背职业道德、专业精神,与当前中央支持、全港齐心抗疫的大势极不相称。

  病毒才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与病毒传播抢时间,展开全民检测,切断隐形传播链,成为广大市民的所思所盼。特区政府勇敢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抗疫及保障市民健康放在首位。中央“支援队”来港协助抗疫,体现了中央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新冠疫情也让港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只有着眼市民生命健康和社会整体利益,抛开各种“私心杂念”,广泛传播医学和健康知识,普及敬畏生命、关爱健康、尊重医学规律理念,才能从心底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各种工作。

  经济发展和民生分配是香港稳定的重要基础。聚焦改善民生,助力市民安居乐业才是人间正道。疫情一天不控制,百姓一天没有安乐茶饭,社会一天没有安静祥宁生活。

  可以预计,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相当严峻,保企业、稳就业是公共衞生危机中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的关键,特区政府应该及时把握当前向善向上的重大利好,在推出两轮防疫抗疫基金基础上,继续关注把握疫情的持续发展,以及企业和市民的需要,完善实施更贴地气的政策措施,谨慎把握防疫与复工复产复市的平衡。

  新冠疫情重创世界及香港经济,疫情全球肆虐,经济衰退阴云笼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多重叠加,几乎没有哪个经济体能置身事外。在香港,特区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下跌9%,在第三波疫情来袭以及国外疫情形势仍不明朗的形势下,今年下半年经济预期不容乐观。如果经济继续下滑,香港难有美好明天。

  内地疫情在最短时间得到遏制,中央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复甦走在世界前列。与香港一河之隔的广东,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经过第一季度“深蹲”,第二季度实现强势反弹,多项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呈现止跌回升态势,继续领跑全国。

  把握机遇融入“内外双循环”

  观察经济发展态势,既要看“形”,更要观“势”。从发展大势看,世界经济重心正向东移,亚洲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香港的经济指标也符合这一潮流趋势。在2019年进出口贸易中,内地进出口额仅次於东南亚国家联盟,排在香港进出口第二位。

  今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外双循环”的趋势把握,不仅在於找到顺势方向,更是决心在危机中逆势而上,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谋劃、新布局。对香港来说,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作用,融入国家发展内循环,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年中概股回归潮起,上半年中企赴港上市平均筹资额为人民币20.06亿元,同比上升71.3%,其中网易、京东6月在港交所敲锣,两家企业的首发融资额均在人民币200亿元左右,佔上半年港股市场IPO总融资额的60%以上。

  面对14亿人口和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巨大、后发优势巨大的内陆腹地,香港自由开放的经济,优良的法治传统,司法独立的制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融通的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大量的专业人才,优势显而易见,但优势是资本,不是“挥霍”“懈怠”的本钱。

  工商经济界只有团结一心向前看,清醒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态势,切实把握当前香港经济转型发展态势,找準前进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地位,积极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内循环,才能更好发挥优势特色。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