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知微篇/深圳在前进 香港不能停/周八骏

2020-09-05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所经历的变化,抵过香港一个半世纪。今天,深圳经济总量超过香港,创新和科技产业领先香港,深圳证券市场市值与香港差距不断缩小。作为一个国际著名大都市,深圳的风貌不亚於香港。

  深圳经济特区迈入第5个10年之际,中国走向新发展阶段。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从2021年开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鬥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鬥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在新发展阶段,深圳肩负重任,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而且,被中央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深圳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要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将是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要成为全国典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於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从狮子山顶眺望,一千三百四十万深圳居民已建立有效防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机制,正团结一心,为实现光荣历史使命而奋鬥。

  对比深圳,香港应当感到惭愧。不是因为香港的经济总量被深圳超越,那是迟早的事情,非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所能阻止或避免。应当惭愧的,是至今香港社会尚未形成香港必须尽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主流共识。

  故步自封必落后於人

  在建制中,不少人,包括身处高位者,口头承认香港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行动上主办了不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的研讨会,政府和商会、专业团体组织了一个又一个考察团,到大湾区各城市、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然而,至今当局没有提出任何融入大湾区的方案或时间表,商会和专业界别则偏重向中央要提供优惠政策让他们在大湾区取得商机和发展空间。

  “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则一贯反对和阻挠。儘管他们在美英指使下所发动的“黑色革命”已被香港国安法遏止,但是,他们还不死心,当前以反对中央支援特区防抗疫情为切入点,企图继续分隔香港与内地。值得重视的是若干以专家面目出现的“拒中抗共”分子,以防抗疫情为藉口,企图长期严格限制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问题是,香港高度依赖服务业并且必须高度开放,严格限制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切断了香港服务业的“活水”,使遭受了逾一年“黑色革命”蹂躏的香港,又遭遇百年一遇疫情和前所未有衰退相互恶化的折磨。

  深圳河北,是向更高发展阶段前进。深圳河南,是在痛苦中蹉跎岁月。对此,特区政府必须率先醒觉。

  香港特别行政区23年半的经验显示,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元素的同时,必须实行改革。总体看,正如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指出,疫情暴露既有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制度严重缺失,必须改革,“改革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以人为本,更公平、公义、包容、共赢、和谐及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模式。”

  具体看,香港既有公共衞生体制需要改革。目前,香港公共衞生体制是由食物及衞生局领导医院管理局和衞生署;前者负责政策制订,后两者负责政策执行和公共衞生系统运作。面对百年一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暴露政策制订、执行和运作明显滞后,至今,在病毒检测、传播链追踪和阻断等三个环节都存在着明显缺失。必须从改革入手,切实加以克服,香港才能摆脱疫情反弹与衰退加剧之恶性循环,才能不落后於深圳。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