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年有话说/“三权分立”从未在香港存在过/就是敢言计劃成员 范逸豪

2020-09-13 04:23: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虽然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这不等於就是“三权分立”

  你是否还记得已故南非前总统孟德拉於上世纪80年代在狱中去世?香港艺人郑则仕已经去世?图坦卡蒙面具的头顶上是一条蛇?日本卡通人物比卡超的尾巴末端有一道黑色条纹?如果你有上述印象,说明你也产生了“孟德拉效应”(Mandela Effect)。“孟德拉效应”是一种都市传说或阴谋论,指大众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目前,主流科学界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这一“效应”的真实性。而这一种效应正在香港广泛流行……

  科学家对於“孟德拉效应”的成因是有探索过的,但各界均有不同解释,有平行宇宙论、阴谋论、时空穿越论和心理学角度的解释。这当中笔者觉得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较为科学、可信。心理医生约翰.保罗.加里森认为,许多关於“曼德拉效应”的记忆是人们在阅读假消息时被捏造出来的。“一旦(捏造)存在,看上去好像这一记忆自始至终便一直存在。”这就犹如成语中“三人成虎”的典故一般,消息半真半假的悄悄散播,过一段时间,当大家看过之后再次被提及,大多数看过的人潜意识都会认为是确有其事。

  最近社会上也恰好有一场集体的“孟德拉效应”正在上演──关於香港“三权分立”的争论。香港很多人一直认为从港英时期至回归后,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权属於所谓的“三权分立”制度,甚至部分特区官员过往多年也一直提及到“三权分立”的字眼。直至最近有通识科教科书出版社,接受当局谘询计劃后,删走书上有关香港实行“三权分立”的内容。社会才开始对香港的“三权分立”有了争议。

  笔者读中学时候,提到这个问题虽然也会提及“三权分立”的字眼,但会加上“行政主导”的前缀。一直以来对於“三权分立”这个字眼香港人不甚敏感其实是基於“一个误会”及“一个疏忽”。“误会”是指回归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有自己的行政、立法、司法机关,高度自治的香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看上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很相似,但实质上是不同的。

  是“分置”而不是“分立”

  “三权分立”是现代国家统治模式的一种,其设计将各种国家公权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单一机关内,让这些分立机关产生互相制衡作用,分权的目的在於避免权力过分集中。是否听着还是觉得香港的确是属於“三权分立”的制度?那你可能忽略了前面“三权分立”简介中“国家”两字。国家层面的管治者,若没有明确、独立、实际上的分权制约,那麼再往上便没有任何可以制约该管治者的手段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贯彻到底的权力分立是必须的。

  但香港并非一个“国家”,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香港基本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种权力分置体现在前者──“依照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而不是后面的权力分立描述。后者是前者赋予权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的。在后者权力之上是有力量能够制约、回收后者任何一方的权力的,所以制约者不是在相互之间、而是在上下之间。

  至於“疏忽”则是指,香港社会一直以来在这种形似权力分置的制度下运行,没有人太过在意这方面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区分。也很少香港市民有读透、了解过基本法这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二十多年来一直糊裏糊涂的“误把冯京作马凉”,当有朝一日有人把关键点及真相说破,才会导致这种集体的“孟德拉效应”产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