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增强香港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常 乐

2020-09-26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9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衞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十四五”时期及今后国家教、文、衞、体等领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习主席的讲话对於当前香港教育领域的综合性改革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於回归祖国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来说,教育更具有教化人心、热爱国家和繁荣发展的功能。然而香港的政治现实和教育现实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反证,即香港教育不但没有担负起培育与增强香港青少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职责,反而使不少学校成为“港独”分离主义思想行为的大本营。当前所有爱香港的人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香港教育出了严重问题,香港教育必须改革,香港教育绝不是水泼不进、雷打不动的“铁屋”。

  从三个方向扭转教育乱象

  当前香港教育领域的综合性改革,重点要在以下三大领域实现突破,从而扭转香港教育乱象这一基本局面。

  一是实现中央对香港教育改革及教育实施过程的督导与问责。一般认为,教育是香港特区高度自治範围内的事务,中央无需也不应干涉。这一观点完全经不起推敲。首先,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来自於中央授权,中央对所授出的权力当然有监督权。其次,正如香港国安法第10条所明确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这就意味着香港特区有法定责任和义务在包括学校在内的全社会开展宪法、基本法、国安法、国歌法、国旗法等事关“一国”原则的教育工作,并且,中央对这一教育工作完全有指令权、监督权和问责权。最后,本质上说,作为从无先例而遵循动态平衡的“一国两制”实践而言,特区的资本主义“一制”符合和从属於国家的社会主义“一制”,特区的“一制”就充分和自由;反之则不然。

  二是实现对香港特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新“赋权”,特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实现对教育的全流程管理。当前香港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基本是历史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改革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教育改革也必须切中肯綮,对症下藥。就管理角度而言,香港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特区政府教育局没有权,是“无牙老虎”。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局的权力完全被制定於不同时期的各大学条例所肢解,只充当各大学的“提款机”;在中小学领域,教育局又受限於所谓的“校本条例”,放任於学校的自我管理,自己已完全处於边缘和敷衍的地位。

  教育出问题,当然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和责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正视问题,勇担责任,彻底清理和改革相关教育法例,把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切实抓起来。

  三是实现对“教协”、大学学生会及相关教育组织的清理、整顿、取缔工作。香港教育乱象是系统性的,而其中校内外相关教育组织的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则成为一个“牛皮癣”,不仅有碍观瞻,且已渗透肌肤、骨髓,难以根除。而香港教育之病,“教协”则为其一大“病灶”,该组织是香港“黄”教师的大本营,也是为激进化学生“洗脑”的本源。而香港多个大学的学生会,则又是香港教育的另一大“病灶”,它们已然视学校及学生会为其“自留地”和“独立王国”,恣意炮製“反中乱港”的思想和言论,成为培养“港独”领袖及策动“外国制裁”的“根据地”。受它们影响和指使,近年香港出现了不少具有独立及激进思想的学生组织和教育组织。当前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对遍布香港的这些教育机构及网络进行清理和整顿,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习主席在座谈会上谈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指出要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要求同样适用於香港。

  加强“一国”原则的教育比重

  增强香港教育改革的系统性,要着眼於两个方面,一是将教育作为一个领域,加强与国家安全、防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重要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与安排,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二是在教育领域内部,加强大中小学、幼儿园及内地港生等的系统性、统一性研究与安排,做到通盘筹劃、上下一致。

  增强香港教育改革的整体性,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一国”原则的教育比重和实施力度。要切实加强对香港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基本法和国安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某种程度上,也可尝试在香港加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香港同胞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增加两地居民的了解,消除隔阂,促进香港同胞与内地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增强香港教育改革的协同性,一方面是要向澳门特区学习其“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与澳门进行“一国两制”的教育协同与发展;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在粤港澳大湾区範围内进行“一国两制”新实践的教育协同与发展。在这方面,就可以更好落实习主席在本此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即“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準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