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假期风和日丽,从商场到郊野公园,全港各地人满为患。但另一方面,昨日新增六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还有一宗源头不明,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港人不禁要问,何时才能个案清零,走出“收紧、放鬆、再收紧”的抗疫循环?
俗语称“好了伤疤忘了痛”,但这句话恐怕不适用於今日的香港,因为严格而言,本港疫情之“伤”根本从来没好过。犹记得第三波疫发前,很多人以为疫情已然受控,讵料短短数日后,情况便急转直下。可以说,只要一日尚有不明源头个案,新一波爆发的风险就会一直存在,而市民也远远未到可以真正放鬆的时候。
而就在数日之前,全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才因无法抵禦行业寒冬,需裁走逾五千名员工。连国泰如此巨企都要大规模裁员,佔香港总数超过九成的中小企,如何才能“不死在黎明之前”?而疫情爆发已十个月,至今竟然还有源头不明个案,经济复甦还要等到何时?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发表网志指出,如果能恢复与内地人员和商贸畅通往来,紧扣内地的“内循环”,即使疫情下“外循环”暂时受阻,本地经济仍可大幅回复生气。然而,这美好的愿望必须建基於香港有效管控疫情,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要“清零”本地个案,不明源头个案是重中之重,而唯有推行大规模的强制检测才能奏效。正如许多专家指出,只要完全掌握本港的整体感染状况和隐形传播链,更有效措施就有出台基础,届时恢复三地人员往来、复甦经济才能实现。
市建局昨日表示,已自行研发感染风险提示程式,能发出避免前往有传播风险地点的信息。可见类似的程序并非缺乏研发技术,只欠全面推进的决心。在此方面,全港社会都要形成必要共识,支持强检,否则,更大的企业倒闭潮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