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年读书荟/忘根源 心怀家国\赵 阳

2020-11-01 04:23: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重阳节假期,我与友人同遊长洲—来港的这些年,遊长洲是每年的必修课,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发现了《一九二零年代长洲生活记趣》一书。最初,我只以为,长洲美景年年如是,於美景之外了解这片土地上百年前的风貌,岂不更好?可是,当我读完全书,恍然发现看似轻鬆的字裏行间,字字句句饱蘸厚重的家国情怀,令我几度潸然泪下:在这片土地上,从来都不缺少的,正是那拳拳赤子心、浓浓报国情!

  《一九二零年代长洲生活记趣》,节录自丘东明断续地花了二十年时间写成的回忆录《浮生录──大时代激流中的一点泡沫》。丘东明,1914年出生於广东省海丰县梅龙镇,是家中的第七个男孩。1923年,被过继到香港,在长洲生活两年后因为社会动荡而回乡。29年重返长洲生活一年。一年多后因不甘生命平淡庸碌一生,毅然北上从军,直至二战结束。五零年后来港定居至终老。

  在这本书中,丘东明用儿童文学的趣味和真挚,写出了他两次在长洲生活的经历: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怀着孤独悲伤的心情,离开家乡来到“陌生落后”“遍地鱼腥气的小岛”,他一面观察和体验着这个英国人管治下的小小天地裏,众生百态;一面日复一日地思考,如何“让长大后的自己更加有力量,挽救国土於万一”。他的记述之中,既有“国破山河在”的悲凉,也有“因为战乱无法持续学业”的遗憾;既有对“人间亲情总是真”的珍惜,更有对当时的长洲居民“不仅被殖民主义统治着,更被神权和迷信支配思想和生活”的慨叹与不满!

  应该坚守怎样的传承和血脉

  这本书,写出了一百年前那个时代,香港人经受的“时代风雨”,满是黑暗与压迫:“当时,英国殖民政府只有在这个小岛东南方的小岗之上,设立一间差馆,并附设一所绿衣楼,内由一个英国人叫做公办的为主脑,统辖一名便衣警探,又有六七名印警及华警。”“人们远远地望见暗差,屁股撑露着一支短火,面带黧色,阴沉沉地,目光如獐,如搜索猎物一般地走来,那就非退避三舍不可了。万一被撞着了,一声搜查,那就非破财不能脱身了!”

  年幼的丘东明目睹了这一切,“绝不当奴才”的思想随着“时代的风雨”融入他成长的血液:“长洲的人们,连妇孺都知道那红头鬼是亡国奴,是英国人的奴才!我绝不做奴才!”

  如今的我们,经常会听到后生仔讲,自己的曾祖父、祖父或是父亲是广府人士、由内地来港,却鲜知当初来港时祖辈们经历了什麼。丘东明在这本书中进行了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并总结道:“从家乡到香港,人人都道我去攀附了富贵,谁知道这裏非但不是天堂,更处处充满了不劳而获的投机和吸食鸦片的恶习。”作者显然想用勤劳的双手谋条生路,於是,他和同样从内地到港的契兄们一起,从事渔业。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的记述了从长洲、南丫岛打鱼后运送到香港仔贩卖的情形,“几乎用尽了性命与天气搏鬥,这搏命的每一天,都似教人明白:如果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之上,纵是搭上性命,也换不来安稳的生活!”

  从这字裏行间,我看到的分明是那一代人,在香港的土地上,经历生活的风雨,并在时代的激荡风云之中,无惧前行。丘东明最终选择了从戎报国,无惧风雨终报国。这本《一九二零年代长洲生活记趣》真的是鲜活的教科书,值得后人阅读并思考:当代青年,应该坚守怎样的传承和血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