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教育茶餐厅/通识教育必须加强国情认识\何汉权

2020-12-11 04:23: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教育局早前公布通识教育科改革方案,包括通识科改名、删减课程内容和课时、教育局提供经审批的适用书目表、评核简化成“及格”与“不及格”二级制等,这是回应过去十年,通识科不断积累有关的学与教、考与评、课程内容等众多问题,所来的一次釜底抽薪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任何教育的政策、学科发展,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準,学校教育牵涉万千学童,影响一代又一代,若然发现有错,必须要作出改善,方能毋负下一代。

  教育角度看,香港十年通识科的实践之路,笔者认为起步的一大错误,就是未能回应,又或可说不重视我们的国家!

  看十年多前,推动通识科新贵上马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投资香港未来的行动方案》,总共列出八项课程设计原则,其中一项有这样的文字论述:“透过研习不同的情境议题,令学生有机会综合及应用过往的学习所得,并能继续扩阔及深化知识基础。课程的设计让学生超越事实和现象的理解,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反思。”

  先说“透过研习不同的情境议题,令学生有机会综合及应用过往学习所得”,要一位刚升上中四的学生,来综合、应用过往学习,从而研习不同的情境议题,实在吗?当通识科推出愈来愈多的政治议题,人生经验尚且幼嫩的考生怎样拿捏?恐怕是教师立场、媒体定调定论而已。

  另外,说“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可以超越事实和现象的理解”,但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情、义、理、法的事实教育、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国家认同,怎麼超越事实和现象的理解?

  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是独特而不是独立,能超越事实和现象吗?有的人宣誓就任立法会议员时,竟然做出侮辱国家的言行,这又是超越事实与现象的理解?违法与达义能混在一起,贻害无数的在学青少年,这又是超越?製造“生於乱世有一种责任”的错觉,将香港打得稀巴烂,又是一种超越?

  缺了“一国”后果会怎样?

  通识科十年的“非教育”的变异,使得该科变得愈来愈莫名其妙。整天说培养学生超越、批判,独立思考的多元能力,但有无回顾,这是多元建设抑或是多元破瓌的思想,并由此衍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识科有无实质的课程内容,要透过该科的教学互动,通向认识国家之路?不敢想像,如果香港的教育,特别是标榜通识的学科,依然是认识国家之路不通的话,“两制”缺了“一国”,后果会怎样?

  通识科改革中提出安排学生到内地考察,从学习为本的角度看,这是必要实践的教学行动,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远源流长的文化、与自己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祖国,能不去认识吗?“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若人为设置障碍,不让学生透过不同渠道认识国家,这样配称为中国人吗?配称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