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教育思考/通识科改革需注意三难点\邓 飞

2020-12-14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教育局宣布将大刀阔斧改革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纠正存在已久的异化问题,这个当然应大力支持,但因为改革的具体措施,仍有待局方和相关各个委员会加以制定,所以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业界和社会密切留意,细緻讨论:

  平衡课时与国民教育

  第一,课时减少与内容更新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根据官方公布的改革要点,一方面将“删减课程内容,包括课时,大约是原有内容的一半”,但同时另一方面,又提及“重视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积极态度及国民身份认同,学习国家发展、《宪法》和《基本法》法治教育”。对於前者,无论从主观的感觉,还是从客观的衡量,都会自然得出结论:该学科在新高中课程架构的重要性在下降。但对於后者,却是任何关心国民教育、法治教育和学生价值教育的人士都会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课时与内容的改革呈现某程度的倒置现象,那麼该如何理解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另外,局方公布还提到,新改革后的内容,包括“提供回内地考察的机会,让学生亲身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但后来又补充道,师生回内地考察,不是强制性的,可以选择不去。这就令人很费解,在课时减少、学科重要性降低的前提下,可去可不去,就一定不会去!因此,局方需要理顺这个潜在的问题,给予更加清晰的指引,不仅对前线学校老师,还有课程发展议会属下的通识教育委员会和与考评合组的委员会,毕竟后两者是决定改革措施细化的关键部门。

  第二,考评试卷的问题。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察通识教育科发展与改革的关键门道在於──考试及评核的方式。既然这次改革仍然维持通识科在新高中课程的必修必考地位,那麼即使把考试的评级从原来的七级简化成两级,考试仍旧是一件令考生“梦魂牵绕”的事情。

  首先,两级之下,到底“达标”和“不达标”的百分率各是多少?目前在七级之下,每年获得2级或以上的考生几乎都在百分之九十左右,也就是达到了入大学的最低要求。那麼改革之后的达标率有多少呢?虽然在水平参照的评级模式之下,理论上是不会预先设定每个等级的百分率,也就是俗话说的拉curve,但尽早释除师生的疑虑,则是非常有需要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试卷结构是否会改变?毕竟这次改革幅度是很大的。

  而有报道称,改革后的课程大纲最早在明年九月的中四级开始实施,时间紧迫,师生关心考试设计有没有改变,这是正常不过的。同时,根据局方的公布,新的通识科将增进学生知识基础,提供一些比较固定的内容和概念,那麼这些课程新元素必然反映在考试设计上,包括试卷的分布是否仍然分为两卷,命题的设计是否仍以开放式问答为主,评分标準是否相对比较明确,特别是如何在考试设计中体现正面价值教育?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

  初中高中课程衔接问题

  第三,初中课程的衔接问题。在新高中课程架构中,通识教育科只是高中的学科,并无初中通识科。但是后来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为了打好基础,陆续在初中阶段开设校本的初中通识科、综合人文科,以及后来局方设计的生活与社会科(这是最能衔接高中通识课程的初中学科)。这些学科已经内嵌入学校的整体课程和任教老师人力编排之中,高中通识大幅度改革,自然对应初中也是需要大幅度改革,除了课程内容要重新编排之外,多出来的课时如何分配,任教老师是否要重新调整,这些都是需要细緻研究的大问题。

  教联会副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