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知微篇/ 维护“一国两制”是所有政党的责任\周八骏

2020-12-24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久前,公民党、民主党先后改选领导层,4名区议员相继退出公民党;另一方面,一个新政治团体宣告成立。三个老问题再次提到了香港社会各界面前──香港需要怎样的政党?容许怎样的政党?在现有政治团体中,谁有发展前途?

  这三个问题,早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港英当局开始推行代议政制就产生了。那时,先后诞生三个政治团体。民主党(前身香港民主同盟),代表“拒中抗共”政治势力。民建联,代表爱国爱港阵营。自由党(前身启联资源中心),代表政治上容易摇摆、大体倾向爱国爱港立场的工商界。

  反对派必须放弃既定政治立场

  由於香港从港英管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转变是採取平稳过渡的方式。所以,民主党虽然坚持“拒中抗共”立场,香港特别行政区容许其存在。

  而且,由於特区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政制,后来同样以“拒中抗共”立场问世的公民党等等政治团体,也为特区所容许。它们为特区所容许的另外两个因素,是它们都曾遵守香港法律,以及作为它们后台的美英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关係既有摩擦或对立也有接触或合作。

  但是,随着这些政治团体先后支持、参与2014年非法“佔中”,去年进一步与“港独”势力合流,支持、参与“黑色革命”暴乱,以及美国对中国发动“新冷战”而英国大体追随美国,情形发生变化。

  香港国安法明确规定,国家基本制度是不容许破坏和颠覆的,外部势力是不允许干预香港内部事务的,特区建制人士必须拥护基本法和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所以,民主党、公民党以及其他属於“拒中抗共”阵营的政治团体都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欲继续存在於香港特区,就必须放弃既定政治立场。

  如果不是香港确定於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民建联是不会被港英当局容许成立的。因为坚定爱国爱港,所以,在香港现有政治团体中,民建联拥有的成员最多,分布在香港社会基层的组织系统最完备。

  然而,民建联面对两大定位问题,一是在完善中央直接领导下的行政主导政治体制中的定位,一是推动“一国两制”与时俱进中的定位。

  不能不指出,香港所有政治团体,即使以“党”来冠名的,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政党,而是政治团体。不仅因为它们都是根据香港的《社团条例》或者《公司条例》来註册成立,而且因为,甚至主要因为它们不同程度都缺乏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政治水平。

  就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和其他一些指标而言,香港经济已达发达水平,香港社会形态与其他一些发达城市不遑多让。但是,除了民建联,其他所有政治团体成员数,远不及一些大的社会团体。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定拥有佔人口相当比例的党员,和具有号召力的领导层。至今,香港社会政治化很严重,但是,基本表现为香港居民对政治的关注和一定的参与,譬如,参与集会遊行和立法会、区议会投票,但是,加入政治团体的欲望普遍不强。另一方面,香港政治团体普遍缺乏职业从政者,妨碍政治团体提升领导水平。

    爱国爱港阵营亦要与时俱进

  爱国爱港阵营同样需要提高政治水平包括成员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途径是解决两大定位问题。解决前一个定位问题,从中长期看,是要争取在特区建制各部分或各部门担当重要职位,乃至争取成为行政长官和司局长;在近期,则主要是如何支持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坚定爱国爱港政治立场,提高管治和施政水平。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对於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民建联是採取“是其是、非其非”的态度,原则上没有错,问题在於,判别是与非的準则缺乏明晰和连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必须以推动“一国两制”与时俱进为纲,不满足於扮演香港居民与内地之间的中介,不停留於为香港居民向中央争取利益,民建联才能不仅是香港特区所需要的政治团体(政党),而且在香港有发展前途。

  自由党从2003年下半年起逐渐向所谓中间政治立场倾斜,以致眼下该政治团体新旧领导成员呈现分裂,该政治团体在香港工商界的影响力下降。这一类政治团体需要脱胎换骨,才能跟上“一国两制”与时俱进的步伐。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