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试用孩子视角看世界\赵 阳

2020-12-27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呼兰河传》是一部适合在冬日阅读的作品,因为自始至终它的文字都投射出冷眼旁观的气息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或许是一种巧合,这部小说的首次发表,也恰恰是在冬日:八十年前的今天,即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呼兰河传》在香港报刊完成了全部手稿的连载,正式与读者见面。茅盾先生用“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评价这部小说的人物刻画,我认为,这也是《呼兰河传》适合在冬日阅读的另一个註脚:於冰冷中憧憬美好,於寒意中孕育希望。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一座十分不起眼的小城呼兰,通过世代生活在那裏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小说一开头就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北方冬天的严寒:“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并以此暗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带来的种种不安。

  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相比,《呼兰河传》最成功之处在於,它的叙事角度採用了“孩童的眼睛”为视角。在孩子的眼睛裏,原本琐碎、庸常的呼兰城人的生活状态,变得耐读可亲,引领读者用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深入到那个年代的北方生活之中,并利用“孩童的眼睛”主观色彩浓厚、理性思维弱化的特点,真切地鞭挞封建陋习的同时,更由衷地萌发对新生活的嚮往。尤其在结尾处,“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上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的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作者没有一味地对生活失望,她将失望隐藏在一份纯真的希望之中,引人思考:如何结束灾难,如何建设未来,以及从思想的层面,至少应该做好哪些準备。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一九四二年病逝於香港。在她三十年的短暂人生中,香港是她完成文学创作的重要城市。据作家徐迟回忆:萧红来港后,时常参加进步作家聚会,她“穿着黑丝绒的旗袍与会,朗诵了鲁迅的杂文,瘦却却的,发音不高,但朗诵得疾徐顿挫有致”。《呼兰河传》发表后,萧红曾说:“在香港写作的日子,是最愉快最充实的岁月”。《呼兰河传》的成功,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萧红以其真诚的自我表达和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创新精神,自由地吟唱出对生命的感悟,体现出她对世事不同寻常的洞察,在散文化的优美意境中写出了其寂寞人生的酸甜苦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