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品读《萨特传》聆听萨特的声音\就是敢言副主席、城市智库评论员 许小哲

2020-12-27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萨特(Jean-Paul Sartre)是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写的《萨特传》,严格来说是波伏娃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执笔,萨特有参与但又非口述的自传。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波伏娃对萨特生命最后十年的一个回忆;第二部分是波伏娃与萨特的谈话录,内容涉及文学与哲学、音乐与绘画、天才与平等、社会主义与自由等诸多话题。文中多维度的表述精炼而精彩,见解深入,被誉为是有史以来记录和研究萨特的最完全、最客观、最清晰的一本书,在全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这本书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作者与书中人物是终身伴侣的关係,这在人物传记中较为罕见。或许正是这样特殊的角度,波伏娃才能最大程度地表述出萨特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理论观点等。

  在全书第二部分谈话录的前言中波伏娃提到,谈话录是按照主题整理的,保持了时间的顺序。但她怕歪曲萨特的原意,不想用文学语言来修饰要保持自然的色彩,因此可能段落会散漫无章,会有重複甚至矛盾的话语,“但人们可以从中找到萨特曲折的思想历程,听到他那活生生的声音。”

  波伏娃不愧是法国著名的作家,细读《萨特传》,可以看出她将萨特的生平和切割成了许多小对话和叙事的片段,将他人生中最精彩也最具传奇性的特质呈现在了读者眼前。我们彷彿见到了萨特依靠自己的笔锋表达对世界、对偶然性等等的哲学观点,见到了他对真理持之以恒的追求,彷彿依然能看见萨特用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注视着世界。

  《萨特传》全书毫无对萨特一生的歌功颂德或阿谀奉承,也毫无系统性的评论,只是用对话的形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主人公充满传奇和激情的轶事,以及他对世界哲学、文学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贡献,可以说彷彿倾听到了萨特的声音,让读者获益匪浅。

  作为一代大师来说,萨特值得大家解读和赏析之处不胜枚举。他一生都在探索全新的领域,影响力已不止局限於文坛,在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战期间,他提出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极其符合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抽象自由的渴求,因而风靡一时,在战后10年间,其影响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知识阶层。1955年秋天,萨特到中国参观访问,回国后写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中国人民的成就,增进了法国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1964年萨特基於自己的哲学信仰和政治立场,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后拒绝接受。

  《萨特传》不仅通过纪实精炼的对话让读者了解了萨特的风格轨迹,以及他一生中极富代表和象征性的转折点和逸事,更让我们体会到他的金句:“最好的作品总是在没有太多苦心经营的情况下写成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