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必须正视喉管播疫问题\龙眠山

2020-12-30 04:23: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谈到“危楼”,大家会想起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高龄楼宇,而新冠疫情告诉我们,大厦喉管接驳不好、密封不够或管理不善,都足以成为致命的危楼。

  近日不少楼宇的多个单位爆疫,除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渠漏”被视为播疫的另一大源头。本港大厦多属单一的U型管设计,好处是U型管内保持一定的水量,阻隔垃圾、臭虫、甴曱等进入室内,但如果U型管被垃圾堵塞或水源乾涸,或者密封得不好,就失去阻隔作用,患者排洩物中的病毒可经由空气传播,进入不同楼层的不同单位。举例说,丽晶花园的多名确诊者居於不同楼层的D室,病毒经过喉管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大;数月前,青衣长康邨的多个单位感染,属於类似的情况。

  U型管播毒早已不是新闻。03年淘大花园沦为沙士重灾区,事后调查结论是U型管出事,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舆论强烈要求处理U型管问题。可惜,好了伤疤忘记痛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沙士之后,事过境迁,有关话题不再被提起。直至世纪疫情爆发,又是U型管出事,人们这才悔不当初:为什麼当年不毕其功於一役,彻底堵塞有关漏洞呢?

  工程师协会列出渠务及通风问题的清单,呼籲市民自我检查,排除隐患,这是及时的提醒。当然,U型管涉及重大公共衞生安全风险,居民固然要自救,特区政府更需要出面统筹谋劃。处理公屋问题本来就是政府分内事,而对於私人楼,也可以效法当年的楼宇更新大行动,通过资助维修等方式解决问题。

  全港U型管大厦为数众多,维修需要时间,远水难救近火,但最起码,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列出U型管大厦的名单,敦促立案法团及业主关注,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对於没有立案法团、居民组织及管理公司的所谓“三无”大厦,政府更要负起责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