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抗疫与扶贫 两者须兼顾/註册社工、香港菁英会副主席 梁秉坚

2021-01-17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特区政府现正为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进行谘询,香港的经济在疫情的影响下受重创,不少行业都出现裁员潮,甚至结业潮,最受影响首当其衝的是打工仔。虽然有部分人能够转工转行维持生计,但亦有部分人因种种原因未能找到新工作,被迫节衣缩食维持生活,更有不少家庭已经出现入不敷支的情况。更有媒体报道,露宿者出现人数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

  据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显示,2020至2021年度政府在社会福利开支为939亿元,年均增幅为12.9%。而关爱基金推出了57个援助项目,涉及总承担额约170亿元,受惠人次超过177万。这些扶贫措施是就着社会在一般情况所需的开支,并无计算在疫情下的经济突然出现问题的家庭或人口。

  笔者一直推动过渡性房屋项目,通过自负盈亏的方式以及向政府申请资源和合作的模式进行,期望能够减轻基层家庭在房屋上的开支。据了解,政府积极推动因疫情而空置的酒店和宾馆客房作为过渡性房屋,一来可以解决现正轮候公屋申请人的住屋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扶助生存困难的酒店和宾馆业。

  “安居乐业”是市民的基本希望,政府应鼓励地产商和慈善机构合作推出更多过渡性房屋,将有助市民“安居”,慈善团体也可以提供各类社会服务,支援有需要的家庭。同时,通过这类租金较低廉的过渡性房屋,轮候入住公屋的家庭可以积累储蓄,未雨绸缪;待疫后经济复甦时,就业环境改善时,这笔积蓄随时会转化为购买力,接着刺激本地经济,从而促进就业。

  疫情始终都有结束的一天,但社会问题并不会因此而解决,疫情更会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有见及此,特区政府必须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社会各界、立法会议员更要在防抗疫情和经济复甦问题向政府出谋献策,监督政府做好抗疫工作外,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