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中欧投资协定》带来巨大机遇\就是敢言副主席、城市智库评论员 许小哲

2021-01-17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去年底完成谈判。回顾其历时七年的谈判历程,中欧领导人始终形成高度共识,把握互利共赢的大方向,立足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包括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仍然密集开展通话交流、视频会晤,积极推动协议签订。

  该协议旨在为中欧投资关係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将取代中国和欧盟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综合专家学者分析,协议有助於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对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甦具有积极意义,在惠及中欧双方的同时,亦能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一、中欧协定将为中欧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中欧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谈判成果主要包括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议题,以及争端解决机制四方面内容。其中公平竞争规则,可以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规则立足於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就技术转让、标準制定、企业补贴、透明度、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了共识,有利於消除既有已开放的领域外资运营面临的隐性市场壁垒。可以说,协定为全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便利化,为国家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和“双循环”格局提供动力。

  二、中欧协定将为中欧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定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市场准入的承诺,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中国将对欧盟开放包括新能源汽车、民营医疗、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市场准入,但目前来看中欧双方当前投资规模较小,投资结构较集中。

  据统计,中国对欧投资仅佔欧盟吸引外资总量的3.4%,欧盟对华投资只佔中国吸引外资约5%,2016至201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金额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其中製造业佔比超过了一半,科技服务业、租赁商贸、金融业集中度较高。而中欧是拥有超过20亿人口、33万亿美元GDP的庞大经济体,在中欧投资协定中我国提出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加大了部分製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比如汽车行业,中国将逐步取消汽车领域的合资要求,并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医疗健康行业,中国将允许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等等。

  整体来看,中欧协定能为双方带来投资规模扩张动力,让贸易与投资齐头并进,有利於巩固双边经贸关係。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欧方领导人的视频会晤中所指出“中欧投资协定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