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扩大“围封” 迎接抗疫“拐点”\卓铭

2021-01-25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政府日前引用《预防及控制疾病规例》第599J章,围封佐敦指定区域,务求切断疫区传播链。香港抗疫至今一年有余,疫情始终反覆不定,确诊个案日前更突破一万宗的心理关口,当此危急之际,政府果断封区,不仅是基於全港福祉的决定,也是香港迈向“清零”的大突破。

  围封检测具民意基础

  之所以形容今次封区是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其一,整个封区行动具民意支持。从不同的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虽然政府封区的决定公布得颇为突然,但在实施前后都不见区内出现任何混乱,绝大部分的居民均表现合作和谅解封区造成的不便。即使偶有㓥房户或南亚居民不清楚情况,但经过相关人员解释后,都理解进行检测是公民责任,并配合遵守禁足令。

  种种实例,说明了大多数的港人在疫情面前,都愿意牺牲自己一小部分的利益或自由,以换取整个社会和其他人的安全。从这裏,我们感受到香港人的狮子山下精神并未完全消失,对政府而言更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假如日后拟推动全民强制检测等进一步措施,也不必担心缺乏民意基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揽炒派一直以来欲借疫情抹黑政府的小算盘,可以休矣。

  其次,政府大规模跨部门行动表现出色。不讳言说,自疫情爆发而来,都未见特区政府各部门之间有什麼协调措施,以往大多数抗疫工作,彷彿都落在衞生署头上,纪律部队如警务处,也不过是就“限聚令”发出告票,其余充其量大概就是消防处派出救护车而已。

  但这次行动中,却汇聚了五大纪律部队,包括警队、海关、惩教署、消防处、入境处,共有逾千人参与,而且各司其职,由海关、消防、惩教、入境处各负责一区,警方则驻守封锁线和区内街道。各部门亦分成小队“洗楼”,为区内一万名居民进行採样及检测。抗疫既然是现在香港头等大事,政府各部门就不能各自为政。今次跨部门合作是一次高水平的试炼,相信也能为以后的类似行动提供经验。

  其三,切断社区中的隐形传播链。香港疫情之所以长时间反覆,除了外来输入个案外,本地不明源头个案不绝也是主因之一。虽然特区政府去年曾推出普及社区检测计劃,但成效未如理想,其中一大原因是普检属自愿性质,市民自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看待。

  由去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开始,内地的应对措施已证明封城配合大规模检测,是最有效的抗疫手段,西方国家其后亦相继仿效。香港由於社会情况不同,过往未有採用有关方法,但迟来总比不来强,特区政府这次愿意踏出一步,显示其突破自我设限,有利日后推动更进一步的抗疫措施。而在实效上,封区行动成功找出13宗确诊个案,阻止疫情在区内进一步爆发。

  为日后行动提供经验

  最后一点,便是这次行动可以作为日后同类情况的先例。昨日全港仍然新增76宗确诊个案,其中27宗源头不明,距离“清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甚至日后可能要在其他地区进行围封。届时,今次的封区便能提供宝贵的经验以作参考,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检讨是次行动的不足,以便日后採取相同或更大规模行动时,可以作出更完善的配套和更高效的安排。

  比如上周五封区消息传出后,有部分居民提早“潜逃”,结果令病毒有可能扩散至其他地区。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则建议当局日后再进行大型检测时,应该缩短通知时间。除此之外,政府平日亦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解释一旦需要封区的具体安排,如讲解检测流程,或会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物资或补贴等等,以释除市民疑虑。

  总括而言,特区政府抗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港人已经与疫情搏鬥了整整一年了,不控制疫情,香港就谈不上再出发,遑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清零”为目标,当局必须放开固有思维,在抗疫措施上做得更快、更狠、更準。今次的封城,也许只是香港抗疫的一小步,但却是迈向“清零”的一大步,“拐点”很可能就在眼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