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必泰疫苗因包装方面的瑕疵而被紧急叫停,带来一些“后遗症”。首先是已接种有关疫苗的15万市民,会担心疫苗安全问题;其次是已经预约的市民,必须重新预约,也可能会重新选择疫苗。最令人担心的是,本港接种疫苗的进度本已差强人意,今次事件有可能进一步挫伤市民对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所谓包装方面的“瑕疵”,是指接种期间发现有瓶内气压较大、瓶盖鬆、有污渍及包装出现裂痕等问题。复必泰疫苗需在-70度环境下冷藏,接种前稀释,故对保存、运输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必须慎之又慎。今次问题出在原封包装上、运输途中抑或包装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有待生产商及代理商作出进一步调查,预计需时一周至十日左右。
生产商方面派“定心丸”,指没有任何理由怀疑疫苗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风险,但为慎重起见,现阶段必须暂停接种。特区官员承认事件会带来一定的混乱,已要求生产商及代理商尽快提交调查报告。
本港接种疫苗一个月以来好事多磨,包括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有人在打针后不明原因而死亡。虽然过敏反应属於科学概率的正常现象,而死亡事件已被认定与疫苗无直接关係,但不可避免地影响市民的信心。别有用心的政客为破坏抗疫工作,一直在散播疫苗谣言,今次叫停事件势必又被借题发挥,製造恐慌情绪。如何才能挽回市民的信心?唯一方法就是调查结果必须公开、透明及迅速。
如果将抗疫视为战争,接种疫苗就是决定胜负的一战。全球各国都在全力以赴地普及疫苗,原因是除了疫苗,别无他法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疫情、重启经济及恢复正常生活。
香港在接种方面已经落后,疫苗安全必须严格把关,同时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