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岭乡志》签约仪式日前举行,编撰工作随即展开,预计明年底出版,这是香港新界27乡的首本乡志。有人问,为何香港开埠180年,香港回归亦已24年,第一本乡志姗姗来迟?
这个问题问得好!港英时代,一切以大英帝国为中心,瞧不起香港地方史,更不愿意记录香港史,因为一提起历史,就会揭开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朝割让香港的野蛮与醜陋;一提起历史,就会让人回忆新界人反对英国入侵、保护家园的英勇壮举,这不利其维繫在香港的殖民管治。“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作为老牌帝国的英国是精於此道的。
回归后,特区政府没有重视历史课,连中国史都被剔出中学必修课,遑论编撰地方志。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人不关心自己祖辈来自何处,看不起中国传统文化,国家意识淡薄,更有人“反认他乡作故乡”,叫嚷着要“回归英国”。近年来,香港出现青年人国民身份认同问题,为极端本土、“港独”等谬种流传提供了肥沃土壤。前年“修例风波”爆发,大批年轻人捲入其中,岂是无因。
大约十年前,有识之士察觉到问题的存在,主张加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并提议编修地方志。问题是反对派已然坐大,任何涉及国民文化历史的教育都会被抹黑为所谓“洗脑”课,阻力重重;有关项目若申请拨款,不可能通过立法会这一关。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建议只能尘封於故纸堆中,难见天日。
直至国安法落实后,情况才出现改观。一度被中断的国民教育得以恢复,香港本地历史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去年底,第一本《香港志》正式出版;明年,香港将结束没有乡志的缺憾,其他26个乡志的编撰也将陆续有来。这是对香港历史的正本清源,也是建立民族认同及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一步,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