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选制已定 治港人才培养需快马加鞭\叶建明

2021-04-17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香港特色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如何培养与选拔新时代治港人才成为坊间高度关注的话题。

  香港第一大政团民建联在香港政治场摸爬滚打多年,对形势的判断相当精準。最近,民建联组织名为“政道”的“治理理念研习课程”,20名讲课者包括内地及香港资深官员、专家学者。他们均是在其专业领域具有江湖地位、研究颇深者。比如内地讲者中,金一南教授是将军,他的多部著述展现战略家的思维,其中《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著作”,发行量超过300万册,获得中国图书出版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而香港方面,既有前特首、局长、立法会主席,有特区最高研究机构中策组的负责人及学者,也有学界、传媒界思维敏锐观点独到者。

  爱国者要不断自我提升

  分析20名讲者的讲题,可以看到主办者安排的良苦用心。课程内容丰富,远远超过一般培训的课题内容,有宏观大势也有微观立意,只要认真读懂这20课,不说胸中雄兵,腹有韬略,至少,对香港的前世今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政府治理的思路和手段会有新的心得。用主办者的话语就是,“为学员提供更高更广的视角,一同探索、研习及思考香港的治理方向。” 

  事实上,结业论文要求学习者就“谋劃香港未来”、“古今兴衰之由,长治久安之道”、“假如我是特首”三个选题中择一完成,其“治理理念研习课程”要实现从政之道(“政道”)的目标考量相当清晰,就是为培养香港高级管治人才探路。

  新选制已定,治港人才培养需快马加鞭,方能适应香港的新局面,满足社会大众新诉求,追赶时代的新需要。这是历史的必然之选,香港已经行动起来了。

  回归以来,由於历史因素,香港一直缺乏管治人才,缺乏具有强大而精準的判断及决策能力的人才,缺乏既登高望远观全局,又脚踏实地听民情,有前瞻性和善於筹谋的治港人才。公务员是行政人员而不是管治人才,已成为公论。而像民建联、工联会这样爱国爱港的政治团体,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在选举上,向政府输送管治人才也是凤毛麟角。而激进分子长期以来的捣乱,模糊了社会对治理者的专业要求。如今,当新选制扫除了爱国者治港的障碍,贤能者治港、培养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优秀治港者,便成为港人广泛的关注。

  可以想像,在新选制实施后,社会各持份者对治港人才的培训,以及有志参与治理的爱国者不断自我提升的情况会成为热潮。毛泽东当年的一个著名论断:“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幹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将在香港充分体现。新形势下的治港者能否带领香港重新上路,能否疏解民困,令港人有获得感、幸福感,是获得认受性,重拾市民信心的关键。而前提是,治港者需要新视野,新理念,新能量和新方法。

  爱国“泛民”亦可参与管治

  “尚贤者,政之本也。”培养治港人才既有紧迫性,也需要有系统性和长远规劃。据悉,特区政府争取在今年年底成立临时公务员学院,进行有关培训。同时还成立一个高层次谘询委员会,在香港和内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性和国际视野方面,为公务员培训制订有关课程。历史上著名的黄埔军校,今天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都有经验可循,香港大可以借用他山之石,并主动与国家行政学院对接。

  我注意到,“政道”入读资格并不仅仅限於民建联成员。通知说,有志於服务社会,认同爱国爱港的理念,持有本港认可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不少於三年工作经验的都可以报名参加。这与中央提出的爱国者治港并不搞“清一色”的理念一致。真心爱国爱港,并愿意服务香港社会者,也包括一些走温和理性路线、爱国的“泛民”人士,都有机会一起加入治港人才培训,提升自我,进而进入香港的治理团队。这是香港广大市民所乐见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