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香港大学生何以沦为反华势力“白老鼠”?\张敬伟

2021-06-07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摒弃教育乱象,理顺教育体制机制,培塑香港教育界的爱国爱港观,对进入良政善治新时代的香港至为重要,正当其时。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日前表示,不排除将来把国民教育独立成科,但今届政府重视公民教育多元化,现时不同科目都包含国民教育知识,例如小学常识科会触及香港与国家的关係等内容,故暂时毋须将国民教育独立成科,但强调会与时并进,有需要时就做。他认为,国民教育不只是知识,情感上爱国亦十分重要,因此会给学生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例如到内地交流或工作等,相信亲身经历有助学生建立爱国情怀。

  “恋殖”教材荼毒学生已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教育是一大命题。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养成,更是爱国爱港思想意识的涵养和爱国情感的培塑。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英美等西方世界──尤其美国,即使是外来归化者,也要进行爱美国的宣誓。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首先爱的是“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才是香港。“不爱国家爱香港”这不仅有违“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也不合乎人情常理和法度。须知,香港基本法明确了“一国两制”的原则,更为所有港人规定了爱国爱港的义务责任。

  以往香港教育界乱象纷呈:

  一是所谓形形色色的通识教材,充斥着“恋殖”内容,对於港英政府管治缺乏足够的批评,而更多的是称讚。这种“恋殖”的残留,何尝不是港英时期推行“爱英国主义”洗脑的结果?而这,凸显香港社会的极大悲哀。

  二是各种历史通识教材更是缺乏基本常识,尤其对於港英历史信口胡说,缺乏历史客观态度。以某小学的中国史教材为例,竟称鸦片战争源於中英两国当时的所谓“政治、贸易体制和司法制度衝突”,却隻字不提英国大量输入鸦片令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以及鸦片带来的毒祸等,引起舆论争议。

  三是黑教材带来的流毒相当深远。譬如上述教材为将鸦片战争“合理化”,反指中国“傲慢”。

  四是香港教材对西方世界普遍讚美对中国则多加指责。除了讚港英管治历史外,2020年香港中学文凭试历史科考试中,更出现试图洗白日本侵华史实的试题。

  如此教育观和教材,自然是误人子弟,不仅难以培养出爱国爱港的人才,反而毒化了年轻人,让相当一部分港青变成崇洋媚外的反中乱港分子。因此,香港回归祖国接近24年,除了不安分、身心俱浸淫於“恋殖”思维的揽炒派不断製造麻烦外,教育界也整体“营养不良”──因为缺乏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被反中乱港流毒侵佔。在西方反华势力及揽炒派上蹿下跳的情况下,缺乏爱国情怀的青年学子容易成为揽炒派製造街头暴乱、西方反华势力导演港版“颜色革命”的马前卒。部分教育界人士更视包庇黑暴分子为“开明”──须知,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只要违法犯罪就必须受到惩戒。这是基本的法律常识,若教育界人士以此包庇“坏孩子”,则遗毒无穷,将播下贻害香港繁荣稳定的种子。

  加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初,因参与“修例风波”被拘捕的逾一万多人中,学生佔了四成,当中逾半是大学生。青年学生何以若此?除了学校管理不严,揽炒派的气焰嚣张和西方反华分子的鼓噪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出了偏差。除了养不教父之过,学校显然也没有尽到教育责任。

  至於部分学生容易受到西方势力的怂慂与鼓励,也是因为香港爱国爱港教育缺失所致──爱国主义正面教育匮乏,反中乱港等歪门邪道自然容易佔据部分学生的脑海。

  近日,《美国经济评论》洩露西方资金僱用香港科大学生当“白老鼠”,参与一项所谓的“社会实验”,美其名研究示威模式,实则煽惑学生参与反政府示威。负责研究的所谓“学者”来自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哈佛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等。这篇所谓论文竟称“抗议是香港稳定的源头”,这与佩洛西的“暴力是香港美丽风景线”如出一辙,是西方煽动港版“颜色革命”的铁证。

  这也凸显,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缺失已经成为结构性沉疴,从而让西方反华意识形态在香港教育界大行其道。因此,香港教育亟需正本清源,在香港国安法培塑的法治环境下,加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教育局的监管职责,约束教协行为,编纂符合“一国两制”和强化爱国爱港意识的通识教材,完善香港国民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教育多元化不能凌驾於爱国主义教育之上。不能再让香港教育乱下去了。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