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评后浪/国安法一周年的启示\梁幸发

2021-06-28 04:24: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定海神针,随着选举制度得以完善,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可以预期过去的极端违法暴力行为和议会乱象将难以再续。过去一年,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大批揽炒派人士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先后身陷囹圄,似乎仍未认清形势,汲取教训。

  第一,香港国安法绝非纸老虎,而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法律具阻吓力及震慑力。香港国安法实施前,本港政治环境十分宽松,然而随着揽炒派开始以“自由、民主”为幌子,在议会和街头进行违法和冲击行为,甚至勾结外国势力,乞求外国制裁中央和特区政府,“修例风波”更直接挑战中央主权和“一国两制”的底线。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决心围堵中国,国际形势急剧恶化,香港国安法作为堵塞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和缺口,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揽炒派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未有悬崖勒马,甚至心存侥幸,以为香港国安法只是无牙老虎,甚至认为中央和特区政府会对这些逾越红线的行为继续视若无睹,揽炒派一厢情愿的错判,使他们无可避免地需要承担法律后果。以揽炒派去年于香港国安法生效后,仍坚持举办违法“初选”为例,当时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已作出警告,指“初选”有可能违反香港国安法多条条文,但揽炒派仍执迷不悟,以身试法,揽炒派误判政治形势,低估了特区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

  第二,新闻机构不是法外之地,新闻自由亦需恪守国家安全的底线。新闻自由并非绝对,亦不能与法律有所抵触。事实上,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过去被揭多次资助本地反中乱港势力,甚至与美国政要会面,呼吁外国对中央和特区政府作出制裁,而《苹果日报》作为新闻机构,则多次作出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制造社会撕裂和煽动仇恨。特别在“修例风波”中,就所谓“新屋岭性侵”、“爆眼女”和“太子站死人”等作出绘形绘声的报道,事后这些事件均被揭发为假新闻或没有任何事实基础,《苹果日报》的行为明显远超新闻机构应有的道德操守和界线。

  近日警方以《苹果日报》涉嫌刊登了数十篇呼吁制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文章,拘捕《苹果日报》多名高层,并冻结了报馆的相关资产,《苹果日报》决定自行关闭。尽管警方仍未公布案件细节,但显而易见,《苹果日报》于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仍刊登相关文章,若然《苹果日报》认为新闻机构拥有治外法权或可假借新闻自由之名而肆无忌惮地作出不负责任,甚至是违法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实属咎由自取。无独有偶,美国在《苹果日报》停运之时,公布封锁36个包括电视台在内与伊朗有关的网站,并称它们与散布虚假讯息的活动或暴力组织有关,说明新闻自由并非绝对乃国际标准。

  认识“国民”身份和义务

  最后,港人必须明白维护国安是每一位市民应有的责任。港人过去多年侧重谈“公民”身份,强调作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个人自由和权利,而忽略作为“国民”应有的身份认同和义务,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正好提醒每一位香港市民,国家安全并非事不关己,因为国家发展和安全与香港繁荣稳定环环相扣,国家好,香港必会更好。

  国家安全是“国之大计”,是香港繁荣的重要根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成功制止破坏香港发展和损害市民利益的行径,今年适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香港只要能够为国家安全扮演好攻坚角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国两制”将有更大发挥空间,香港的明天定必会更美好。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