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提笔的此刻,我依然心如刀绞。身为一名河南人、一名新乡人,近日来,常有如鲠在喉之感,欲哭无泪,欲言又止。
我在香港的朋友家中作客时,突然听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的新闻。朋友说,现场景象很可怕,表面淡定的我,一时间连点开视频的勇气都没有。然而,朋友圈和微信群中,求助和救助信息炸弹一般弹跳出来。心脏连日来像是被放在火上炙烤。
我的家人经历了两日断水断电,不便与外界联络的生活。有的朋友一度与亲人失联,甚至丧失家园、土地。我除了打听到登记家庭求助信息的官方渠道,除了转发扩散,还能做些什么呢?
母亲就在受灾的新乡市,她看到给救援队的捐款途径,问我要不要捐,我说,还犹豫什么,大力支持!
每当看到老家民众发布哪里缺志愿者人手的通知,我便允许自己沉浸在白日梦里:如果身在故乡,我一定也会跟家人打个招呼,然后跑出去增援吧!能装沙袋就装沙袋,能搬物资就搬物资!实在嫌女娃不吃力,送箱食物也好。
千里之外的我,旁观见证着老家上演一幕幕“众志成城”,心里既为“中国温度”而感动,又为满目疮痍而难过。
我行见此三叹息,欲助灾情恨无力。
一位住在香港的河南姑娘,连日来忙着筹措物资:帐篷、饮用水、方便食品。她年纪不大,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没什么,只是做不出袖手旁观的事”。
类似的事,很多港漂都在做,不仅限于河南老乡。
朋友所在的香港社团微信群里发出捐款呼吁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有五十多人报名捐款,每人少则一千元,多则六千元。这个群里的绝大多数港漂,平时都不怎么说话,但是听说给河南捐款,全部都“浮出水面”!朋友所在的社团是苏州区的香港社团,里面没有一个河南籍会员,也不全是苏州籍贯。
文章写到这里,我问起一位港漂协会的主席,对方告知,目前给河南的募捐仍在持续。
身处港漂圈,举目皆是捐钱捐物的慷慨热忱,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并非来自河南。
每逢内地受灾,香港从特区政府到各界社团,出钱出力,义无反顾。香港同胞关心内地的温热情义从未改变。
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深切慰问河南灾民的暖风中,香港社会各界对灾区的加油打气纷至沓来,同时向灾民捐输。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在香港成立了“港区特邀人士界别”,“港区”中的委员几乎都是香港本地人。他们自发捐款超过三十万元。“港区”常委高松杰在微信朋友圈中,每天录制转发短片十馀次,呼吁驰援河南,让香港公众了解灾情。他本人和家人通过各类渠道向河南陆续捐款已有二万元。
危难见人性生死显大爱
曾经,黑暴风波令内地居民谈“港”色变,而香港国安法的落地实施在赋予香港居民安全感的同时,也拆掉了不必要的心灵屏障。大灾当前,两地民众又空前团结了起来。
面对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肆意抹黑,我想每名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再就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挑动港人与内地之间的关系。然而,手足同胞终究血浓于水,又岂是泼脏水可以浇灭?人心都是肉长的,但有冷热区别;无论是港漂,还是港人,骨子里都流淌着一脉相承的温良。
危难见人性,生死显大爱。中国人民的善良团结、雷厉风行在洪灾与疫情的考验中有目共睹。身处内地或香港,手足同胞都势必同舟共济、迎难而上,将社会发展变革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