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规划与发展同步 让市民尽快上楼\方靖之

2021-09-03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出席施政报告公众咨询会,强调政府会多管齐下觅地,已找到未来10年兴建31万公屋单位的土地,并指“香港有足够的土地,但(发展)速度要加快”。政府要解决燃眉之急,压缩造地程序已是共识,当中首要精简咨询环节,再加上善用发展商力量加速基础建设,才可事半功倍。

  香港当前有两大最重要议题:一是发展,二是安居。在发展议题上,香港的出路在于抓紧国家“十四五”规划机遇,用好国家对香港四个传统中心的支持,掌握好四个新兴中心的定位,搭乘国家大发展的顺风车。在安居问题上,当前的关键是尽快释放新界土地,尽量压缩规划及造地程序,让更多发展项目能够早日上马,例如进一步简化“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在新发展区项目中借助发展商高效率建设,懂得善用市场力量,推动更快更多的公私营房屋兴建,必可让市民尽快上楼。发展与安居是香港社会最重大的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香港的长治久安才会有保障。

  新界大量閒置土地可建屋

  特首指“香港有足够的土地,但(发展)速度要加快”,这正点出了香港建屋造地的关键问题。香港并非没有地,规划署2020年12月的资料显示,香港已发展土地面积仅占约25%,郊野公园、米埔拉姆萨尔湿地及特别地区的土地面积则约占41%,而在新界更有大量农地、祖堂地,这些土地不是閒置就是变为棕地,在香港亟需土地的困局下,无疑是一大讽刺。现时土地持有人要发展手上土地,却面对漫长而复杂的程序,再加上周边的基建及交通配套的不足,令不少想尽快发展土地持有人乾着急。

  发展商是发展促进者及房屋建造者,近期终有眉目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让公私合作建设基建及社区设施,并且让私人发展商负责建屋,以加快建屋速度,方向是正确的。但无论这计划抑或其他发展项目,当前关键都是如何压缩造地及基建配套程序,一方面当局应容许私人发展商尽早参与发展新发展区,只要计划符合要求,各项基建项目、建屋工程都应该同步推行,政府和私人发展商在具体计划定下后,就应该可以同步推进工程,哪一方可以先展开工程也应该给予方便,不应因为官僚的程序而要等这等那,浪费时间。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表示,政府拟修改《城市规划条例》,提高效率;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勳亦建议,可删减重复的公众咨询,由五轮减至两轮,城规程序由四部曲减至三部曲。事实上,过去当局发展新发展区往往需时10年甚至多达17年时间,由概念性规划到初步发展大纲图、发展大纲图、分区计划大纲图刊宪以至行政会议通过,例如粉岭北/古洞北、洪水桥新发展区,审批一层又一层,程序一重又一重,咨询一回又一回。

  压缩规划程序加快发展速度

  政府的确应该检讨及尽量压缩整个规划程序,按目前的规划政策,政府在进行规划研究时,不少私人发展申请也被冻结,较务实的做法,是当局进行规划研究时,应容许私人发展同步进行,以加快发展的速度。例如容许发展商在分区计划大纲图刊宪前便启动换地程序;同时,由于新发展区分多期发展,如完成每期程序才开展下一期规划,工程会被拖慢,当局应容许发展商在第一期仍在进行时,已可在第二、三期等区域开始换地程序,加快整个流程,及早释放更多土地发展潜力。

  在基建问题上,一些拟发展的地区并没有政府道路连接,相关道路又未获拨款兴建,对于这些问题,政府也可以与发展商合作,解决道路建设等问题。在发展新界、拓地建屋问题上,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应该发挥私人发展商的优势,共同推动更多新区开发,尽快为市民提供足够的房屋。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