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表示,通关是头等大事,与内地通关优先于国际通关,特区政府将尽一切努力满足与内地通关的条件。这段讲话,给了市民早日通关的希望。
去年初疫情爆发之际,没有人能够预料到香港与内地无法正常通关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迟迟无法通关不仅影响两地居民正常往来,也影响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如有人指出,不管中央如何支持大湾区建设,如何支持港青,但如果关都过不了,一切都是空谈。
民心我心,既然通关是香港市民最大的关切,特区政府将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为通关创造条件乃职责所在,这除了与内地在抗疫机制方面“对接”,抗疫的思路更要“对接”,思路通了,一切都通。
就以“健康码”为例,这是内地成功抗疫的法宝之一,去年5月特区政府已表明将展开研究,去年11月完成“粤康码”、“澳康码”的数据转换,并在实施“回港易”政策时使用。既然香港早就有类似的技术平台,并适用于部分人群,为什么不推而广之呢?
在香港这个多元社会,有人反对“健康码”不足为奇,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支持“健康码”的那部分民意被忽略?他们回乡的权利谁来保护?曾经有人认为,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内地能做到的事,香港未必做得到。在这种心态之下,不愿意对接内地抗疫机制,抗拒“健康码”,这损害了大多数港人的利益,也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关机会。
其实,解决“健康码”的争议并不难,希望回内地的市民可以下载使用,有忧虑者不用即可,各适其适,各方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特区政府今次显示了很大的通关决心,值得一赞,但关键还是坐言起行,该做的事就立即去做,不能再让市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