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改革区议会 培养接地气的治港人才\陈光南

2021-10-14 04:26: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特区选举制度完善之后,香港已经进入了“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但是,管治团队仍然是以政务主任(AO)为首的公务员队伍为基础,怎样培养接地气的治港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破解的课题,应该要采取有突破性的思维。

  目前,除了政治委任司长、各政策局局长、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及政治助理可以吸纳社会专才外,政府各政策局常任秘书长、各部门首长都是由政务主任担任,令政治委任官员与常任秘书长、各部门首长形成“两层皮”,很难形成协调一致、高度效率的施政。因为,回归后公务员队伍保留原有的“铁饭碗”制度,部分公务员抱着少做少错的心态,办起事来因循守旧;公务员升迁亦是采用排资论辈的制度,容易晋升到顶层位置,这导致一些部门首长可能没有能力按照实际情况转变制定新政策,也没有撸起袖子加油幹的作风,结果是施政报告提出的方针和政策仍然停留在文件上,土地供应、房屋等深层次问题长期未能有效解决。

  政府内部依然弥漫旧时代的官僚主义作风,怎么能够立竿见影解决?

  有人提出新的思维方式,认为一小部分的政务主任职位可以向社会开放,其余的问题要逐步解决,要完善公务员的培训制度,让他们学习要以服务市民为中心的意识,要学习宪法和基本法,逐步解决工作思想和作风问题。这种建议,收效相当之缓慢,恐怕市民没有这么大的耐性。

  设“地区行政专员”职位

  笔者认为,改革区议会,培养接地气的治港人才,有了人才的储备库,让他们进入公务员系统,才容易挑选出有开拓性思维,并且勇于办事的治港人才。

  现时区议会共有四百多个选区,每一个选区遇到的民生问题都不尽相同。一直以来,政府都没有针对性地接纳和收集地区的民间意见,形成方针政策,以利于尽快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相反当出现了行政方面的瓶颈或者死结,工作推不动的局面时,便任由问题挂起来,成为悬案,结果是问题越积越严重。

  随着区议员宣誓要求和“爱国者治港”原则贯彻落实,现在约三百名乱港区议员被DQ或自行辞职了,当局应该趁这个大好机会,改革区议会的结构、功能和选举制度。

  明确树立区议会要大量培训爱国爱港接地气治港人才的定位,从基层做起,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意,然后制订地方的工作方案。区议会有批出“社区参与计划”及“地区小型工程计划”拨款的权力,有关权力今后应该转移到各区民政事务处手上,并设立地区行政专员和副专员的新编制,让政府负责地区民生事务的开支。而将来的地区行政专员和副专员的供应来源,就是要在有八年以上区议员经验的人之中挑选。地区行政专员和副专员将可进入政务主任系统,按工作表现逐步升迁,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竞争和推动的机制,加快政务主任系统的人事变革。

  今后,区议会结构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当然议员、由专业人士担任的委任议员、双议席单票制直选产生的议员。前两部分比例占百分之五十,直选产生的议员占百分之五十。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区议会充分地直接地吸纳地区性的民间意见,并且获得地区居民的认同。同时又能够提出可以操作、充分体现民间诉求的建设性方案。有关方案在区议会提出来之后,就交由地区行政专员和副专员负责执行,有关的财政支出也由各区民政事务处审批。

  区议会应由三部分组成

  分区委员会、灭罪委员会及防火委员会、互助委员会的代表,可以成为区议会当然议员。医护人员、测量师、会计师、教师等可以成为委任议员,提高区议会制定具建设性、有前瞻性、可以操作建议方案的能力。至于双议席单票制,可以保证选举产生的议员的多元化,不会出现一党独大的局面,更全面地顾及社区需要。

  区议员的工作包括接见选民、听取意见,撰写工作报告和各种建议,同时要配合地区行政专员的工作,宣传政府的地区民生工作,进行家访。比如说,要动员长者接种新冠疫苗;要宣传警方维护治安、反驳各种谣言、防止骗案的工作。要配合食物环境卫生署解决屋宇漏水的问题;要配合处理三无大厦的各种问题。

  一直以来,政府解决地区问题缺乏民间的同盟军,没法动员民间力量,将来的区议会及议员助理,就要成为政府的地区桩脚,帮助解决地区问题,既听取意见,也要直截了当处理地方的民生问题,能够在迅速就交出处理的成果。区议员可以聘请兼职的议员助理,因为他们有各自的职业,能够了解各个行业的情况,同时又带有服务地区的性质,报酬仅仅是偍供一万元的车马费,实际的意义是培养更多热心公益的地区服务人士。同时,有利于扩大议员办事处的人手编制,有利于培养更多地区工作人才。将来,这些工作出色的议员助理,有机会参加议员选举,或者成为地区行政副专员的人选。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