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锐评/真正助益良政善治 新选制为港启新篇\方靖之

2021-10-27 04:26: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选制下的第一场立法会选举即将接受报名,有意参选者都已积极备战。但同时,所谓“泛民”党派对于参选依然是患得患失,民主党之前搞了一场长达半年的参选闹剧,通过设立极高门槛“劝阻”党友参选,最终一如所料乏人报名。另一个老牌政党民协,本来传出党内元老廖成利有意参选,但最终又因个人原因没有报名。再加上已经泡沫化的公民党、工党、职工盟,以至一些“揽炒派”政党如“人民力量”、“社民连”等,主流的“泛民”政党几乎没有派人出选。一些人随即指这次立法会选举将变成“清一色”,没有认受性云云。

  回到民主为民的初心

  没有这些所谓主流“泛民”政党参选,立法会选举就会变得“清一色”吗?这种说法不值一驳。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就是“泛民”内部也是党外有党、派外有派,这几个政党能够代表所有“泛民”的民意吗?而且,这些政党不选,同样也有一些温和“泛民”政党及人士有意参选,他们同样代表“泛民”民意,何来“清一色”?没有民主党、民协参加,立法会选举竞争依然激烈,不如以往只有政治立场上的对抗,如今要比拼的是各候选人的政纲,何来没有竞争?

  一些人以为杯葛新选制,就可以“凸显”新选制的不民主、没有认受性,从而达到其否定香港选举制度、“软对抗”目的。民主党明知道不参选死路一条,再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但最终依然走上一条不参选的不归路,某程度正是被这种激进思维绑架。至于民协也是缺乏勇气,没有把握机会参与新选制,其结果只会加快其衰亡,这本来是民协翻身的最好机会,但最终却白白错过。

  所谓“泛民”以为杯葛选举就可以否定新选举制度,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新选制的优势并不在于他们是否参加,而在于新的制度能否达到真正均衡参与、广泛代表性,能否真正助益良政善治,改善政府施政,让民主可以回归民生。良政与民生才是新选制的真正目的,也是新选制的最大优势。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系统地阐述了民主的问题以及中国民主观。习主席在会上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习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式民主观,阐明了民主真义,任何能够为民造福、维护繁荣稳定、安定团结的就是真民主,也是中国的民主之路。这套中国民主观亦体现在香港的选举制度改革上。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出发点就是将香港民主的发展路径,由西方的对抗式民主、民粹式民主、选票至上式民主,回到民主为民的初心。毋庸讳言,香港的民主在过去走了歪路,主要体现就是只重视投票的形式民主,不重视实质民主,在不断扩大选举权的同时,却忽视了民主的弊端,忽视了香港在步入西方“选举社会”之后,社会因选举而变得对立撕裂,反中乱港分子为了在选举夺权,不断挑动政治对立、制造政治风波,以打击政府来争取激进派选民的选票,最终更演变成瘫痪立会、揽炒香港。

  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香港民主不断“前进”的同时,带来的却不是繁荣稳定,不是民生的改善。相反是政争不断、内耗不息,甚至连政府改善民生,推动建屋的政策都遭到无日无之的阻碍,2019年的“黑暴区选”,更是香港劣质民主、失败民主的最明显体现。

  这样的民主不但只是一种形式的民主,更是一种对香港有害无益的民主,反中乱港分子一直争取更大的投票权,以至提出违法违宪的“公民提名”,出发点就是要将西方民主在香港全面覆製,从而让反中乱港势力可以借选举乱中夺权。看看2019年的区议会选举,反中乱港以及外国反华势力的图谋差一点就成功了,“颜色革命”差一点就在香港成功了。

  中央出台国安法以及完善选举制度,是一套治乱组合拳,前者针对的是止暴制乱,维护国安,后者针对的是长治久安,让民主回归民生。两招是相辅相成。完善选举制度,目的不是要赶绝谁,而是要让香港的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的一套选举制度及民主发展,显然与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民生问题背道而驰,所以才要改革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立法会议员必然是有能力的爱国爱港人士,确保立法会聚焦发展和民生,确保行政立法互相配合为民造福,让选举成为良政善治的有力保障。

  新的选举制度正充分体现中央对民主的思路,也体现出制度上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会因为民主党、民协等参选与否而改变,符合爱国者要求的温和立场人士想参选,值得鼓励和欢迎,不参选也悉随尊便。社会对新选制应有制度自信,这个自信是从制度本身,而不是靠民主党、靠投票率而来。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