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对外佣的需求有增无减,但疫情之下输港外佣减少,供求失衡引发一些乱象。部分外佣未完成合约便“跳工”,更有无良中介为了一己之私而暗中支持外佣“跳工”,严重扰乱外佣市场。
今年前十个月,入境处特别职务队接到的怀疑跳工个案达4475宗,是去年全年1776宗的2.5倍,数字惊人。而今年首10个月被拒绝的签证申请个案达1784宗,更是去年全年319宗的5倍,可见外佣“跳工”问题恶化到了不能不正视的地步。
外佣与雇主一般签约两年,除非原雇主因工作外调、移民、去世或经济原因以致未能履行合约,或有证据证明外佣受到苛刻对待,否则外佣不能转工。入境处接到相关个案会作出调查,一旦证实是蓄意转工,破坏僱佣关系,入境处可以果断拒绝其签证申请,并要求其在两周内离境。
政府部门积极处理外佣蓄意“跳工”的问题,但从相关个案大幅增加情况来看,有关措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政府去年起推出一系列措施,如容许外佣申请押后返回原居地放假,亦容许雇主及外佣两年合约之外,额外延长最多六个月,原意是协助雇主及外佣因应疫情的变通办法,但有关政策一再被人滥用。一些人以更长的逗留期“骑驴找马”,既对原有雇主不公平,也为新雇主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外佣的法定工资是每月4600多元,但狮子开大口要求6000元或更高者不在少数。
当前所有问题的核心,是疫情下供应减少的结构性因素,供求失衡,外佣不怕找不到工作,乱象由此而生。外佣供应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特区政府理当急民所急,一方面需加强调查,打击蓄意“跳工”及教唆协助者;另一方面须设法增加供应来源,尤其要增加检疫酒店数目,以便利更多外佣来港,缓解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