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打破英国在九七前夕为香港政制发展所设置的路径包括方向和目标。这一点,充分表现在从第七届立法会和第六任行政长官起,重构的选举委员会对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发挥关键作用。
于是,有些人提出来两个相互关联的疑问:一千五百人的选委会作用至为关键,数百万香港选民的作用在哪里?选委会举足轻重,如何实现基本法所规定的政制发展目标?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可以从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题中找到寻求答案的指针。
西方制度非唯一模式
据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在11月12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西方民主制度强调选举和政党轮替有原则区别。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习近平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习近平一系列“要看”和“更要看”的阐述,精炼地勾画了西方选举民主和政党轮替的缺失。西方有识之士,纷纷发表评论,否定民主这一普世价值仅以西方政治制度为唯一模式的观点,强调良治,强调以政治制度成效来评定是否民主。
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较之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选用各级公权机关官员,不仅有定期的选举程序,更有日常的考察制度;各级公权机关官员,不仅必须经过一定的选举、包括由选票来表达的民意测验,更必须经历长时间实际工作的锻炼和艰难困苦的磨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使命,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夺取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持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团结多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保持强大的统一战线。
符合整体利益的民主
人民的意愿不应该仅仅在数年一次的选举中得到表达。所谓民意代表(即西方所谓“代议士”)不能够只是在捞选票时向选民展示谦卑。民意代表(代议士)为巩固议席仅仅代表某个选区或界别的利益,却罔顾人民的整体利益。不同政治团体为争夺议席和权力相互攻讦,相互拆台。这样的情景,香港在完善选举制度前已司空见惯。
因此,香港落实基本法的规定,必须参照国家主体,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必把既有的架构推倒重建。譬如,香港已有数百个咨询组织,可以也必须改革。改革,可以是改组或重建若干咨询组织,也可以而且必须是真正重视咨询组织的作用。我曾经担任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多年,切身体会这一类咨询组织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不被重视。这就是民主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被缺失的典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于,有制度和机制确保和促使特区政府官员在制订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过程中,与香港居民尤其基层居民保持双方互动。
资深评论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