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中美关系/“习拜会”促中美关系战略性缓压\张敬伟

2021-11-18 04:27: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美两国元首首次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会晤,成为全球最关注的重点新闻。“习拜会”也许无法破解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但给两国关系带来战略性稳定预期。

  长达近4个小时的“习拜会”达成了两项重要共识:一是两国元首都强调中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二是两国元首都表示反对打“新冷战”。两项共识,相当重要。一方面,从美国各界到全球,都认为中美双边关系步入高度危险时期。美国和西方政媒普遍炒作中美面临“新冷战”。加上美国政府继续坚持特朗普时期的对华脱鈎政策,以及拜登政府通过“美国回来”构建各种反华同盟圈,让国际社会感觉中美陷入了零和博弈的“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反华操作已经破产

  “习拜会”达成的两项共识,极具战略意义。虽然中美关系依然存在系统性矛盾,但两国元首确认了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其内涵似乎具有重回奥巴马时代对中美关系的定位──“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另一方面,两国元首达成不打“新冷战”的共识,不仅让紧张的中美关系缓压也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若中美发生“新冷战”,很多国家都将被绑上“新冷战”战车,全球都面临着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焦虑。

  两大共识,给中美两强战略定调的同时,也给两国竞争提供了安全博弈的空间,也为两国理性竞争预留了腾挪和缓冲空间。这也验证了“习拜会”前两国的定调。中国希望两国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强调“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美国强调,峰会“负责任地管理美中之间的竞争”,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共同努力。

  两国元首能够达成战略共识,也是两国多维度博弈的结果。

  从中美阿拉斯加会谈的“火力全开”,到中美天津会谈美国称对华“不寻求冲突”;从美国气候特使克里的两次访华,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中美“共存”论,再到中美两国元首电话连线以及拜登不谋求对华“新冷战”……说明拜登时代对华密集的反华操作(无论是“美国回来”的结盟反华还是延续特朗普时代的反华路线),事实上已经破产,验证了中国对美国的“不吃这一套”。

  中国稳坐钓鱼岛,因为中国顶住了美国两任政府和各种组圈反华的挑战。拜登政府却面临着严峻压力──外交上,因为阿富汗撤军和印太新战略机制(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和澳英美“三边安全同盟”)的挑战,大西洋两岸关系变得疏离,很多美国盟友对拜登政府失去信心。内政上,拜登政府民意支持率极速下降,并面临着中期选举压力。抗疫形势依然严峻,高通胀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严冬来临,美国民众不仅面临水电气涨价压力,也因供应链阻断无法享受到以往的圣诞购物打折消费。

  另一方面,拜登年内若不能实现中美元首峰会,他的历史定位也受到影响。美国新任总统一年内会晤中国国家元首,已成政治传统。所以,拜登希望尽快实现“习拜会”,这不仅攸关美国核心利益,也关乎他的政绩乃至历史定位。

  两国有望进入稳定发展期

  两个超级大国激烈博弈的同时,也都呈现出让世界惊诧的外交智慧。11月9日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立55周年庆,两国元首致函表示祝贺。11月10日,中美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两国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上不仅达成共识,而且形成长期合作机制。此外,美国发出中美贸易“再挂鈎”信号,而且中石化达成购买美国天然气的20年大单。未来,两国或通过对等降低关税结束贸易战。

  “习拜会”达成战略共识,既是美国反华路线失效后的调整,也是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但是,“习拜会”达成的共识是战略性的,不会让美国改变反华策略,也不会改变美国国内反华大环境,更不会消弭美国结盟反华小动作和大合唱。但是,中美不被“新冷战”拖入危险境地,中美“极端竞争”就不会失序,中美合作就能继续稳固利益攸关关系。中美稳固战略预期,全球也就避免了选边站焦虑,也不会深陷矛盾之中。

  此外,拜登在会晤中说“不支持台独”,也有助于缓解台海紧张形势。当然,这也不会改变美国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甚至会越线挑战中国耐心。但美国也足以明白中国在祖国统一这个原则问题上的决心。

  “习拜会”给紧张的中美关系缓压,也让中美两强博弈进入战略稳定通道。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