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助力国家涉外法治工作 提升香港法治枢纽地位\刘 洋

2021-12-01 04:26: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0年11月举行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开启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其中包括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因此,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贡献力量的时候,就要从“一国两制”原则出发,找到助力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站在国家层面推动协同发展

  今年3月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香港既是中国唯一实施普通法的管辖地区,又是普通法世界当中唯一适用中英双语的地区,还是全球公认的仲裁中心。因此,一些人视中央的支持为理所应当,法律界更多则是将国家支持视为开拓更广阔法律服务市场的契机,但如果只停留在此点则未免太过局限。香港法律界想要真正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就需要站在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局观上,才能与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习主席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法治,而涉外法治则是国家以法治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在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调整,制度竞争成为国家间最根本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协助国家提升全球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就显得弥足珍贵。

  特区政府最新一份施政报告,响应国家支持建设香港成为法律枢纽,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争取国际组织来港举行决策会议。律政司一直不遗余力举办国际性法律会议,包括主办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探讨投资调解改革方案的工作组会议,以及主办第59届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年会,讨论重要国际法律议题。正如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最近在文章中所指,亚非法协年会在港举行,不仅证明香港有吸引国际法律机构到来举行决策会议的能力和特色,亦有利于香港发展成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枢纽。

  随着内地企业越来越多走向世界,它们在拓展海外利益时遇到的阻力和挑战也就会增大,跨国纠纷和法律问题也将更多更复杂。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法治应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规则说话,靠规则行事,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当前,国际商贸规则和合同约定依旧普遍以普通法为基础,国际仲裁和其他争议解决方式也大多由西方国家制定。香港在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法律界需要树立法律斗争观念与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协助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效防范和应对法律风险与挑战,从而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目的。

  培养有国家观念的法律人才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香港的专业人才培养要跟上,要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香港法律服务业的巨大优势就在于拥有数量众多的具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但短板则是缺乏从国家利益出发的专业人士。律政司近期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中国法基本原则课程,从第三期开始更开放给除政府律师以外的私人执业律师。这无疑可以培养既具备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又拥有深厚国家观念且具有对外斗争能力的法律人才。

  习主席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中,鼓励港澳人士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指港澳人士有许多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优势,可以用多种方式支持国家参与全球治理。香港伴随着国家一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就更要做好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好帮手,为国家在参与国际法律法规制定方面贡献智慧。

  港区河南省政协委员、香港与内地法律专业联合会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