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梦想是现实休憩处\柴湾社区青年 王宇昕

2021-12-12 04:25: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生活的艺术》(二○一○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围绕着“生活”展开,以人生作为课本,抒发作者林语堂先生的个人见解,引导人们认知如何将生活变成一种艺术。

  我尤其喜欢“论梦想”这一章节。作者认为“梦想”起源于想像力,想像力越大,不满足感越强烈,从而推动人的进步。梦想也可以说是志向和抱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有些人的梦想较清晰,有些较模糊,前者有实现梦的动力,后者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消失了梦想,“有时还没有找到我们所要说的话,我们已经死了。”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梦想或做过的梦。我曾希望成为一个设计师,小时候便沉迷于画画,去哪都要带上画本,等人、坐车、就餐间隙的点滴时间,我都忍不住画上几笔。而如今呢?似乎早就把画画的习惯抛在爪哇国去了。

  读完《生活的艺术》,我在想,梦想的遗失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本书给我的重要启示正在于:画画前,我实际上想的是“我应该怎样做”而非“我想要什么”,爱好和梦想的交织与碰撞,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心丰富的过程,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它让人在愉悦中去思考和理解生活、理想乃至命运。

  于是,在最近的一次画画中,我选择把脑袋放空,由笔尖去带领我的行动,在经过思考前先下笔,先涂上一片颜色再勾线,渐渐地,我得了趣,一幅虽不精细但生动的作品诞生在我面前,我看着眼前跳跃的色彩,好像回到“做了再算”的那个阶段。

  看来,阅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思考,《生活的艺术》带给我的更有真实的实践,在这个过程里,我更深刻地领悟了林语堂本来要告诉读者的人生哲理:现实总有我们不能控制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生活可能会磨去我们的一些棱角,可梦想却提供了一个供我们暂时休息的地方,让梦暂时地歇歇脚。调整一个人整体的状态和精气神,然后再出发、继续奋斗,这才是生活的智者,也才能获得更多“生而为人”的乐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