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立场新闻》早前因为多名高层被捕,6100万元巨额资产被警方冻结,宣布关门大吉后,另一个乱港网媒《众新闻》亦表示会由今天起停止运作,网站不再更新,一段时间后将会关闭。与《立场》不同,《众新闻》暂时未惹上官非,其声称的所谓停运理由是“过去两年社会的遽变,传媒生存环境恶化,无法再毫无担忧地达成理念”云云。
所谓的“社会遽变”,相信是指香港国安法出台后,大批挑战国安法、煽动违法暴力行为的反中乱港政客及乱港媒体高层被绳之以法,因而令《众新闻》惶惶不可终日。但问题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在香港公然煽动反中乱港、公然美化“黑暴”、鼓吹违法“初选”、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可以容许的?国家安全的底线全世界的标准都是类同,英美国家同样不会容许传媒煽动违法暴力以至分裂,香港以往未有强力执法,令一些人愈来愈肆无忌惮,现在只是严正执法,何来遽变?《众新闻》宣称他们“已无法再毫无担忧地达成理念”,然而,他们的理念是什么?是反中抗中,还是破坏颠覆?如果不是,《众新闻》又怕什么?
“大台”虽拆 “小鬼”仍在
其实,谁都清楚《众新闻》怕的是什么。《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相继关门,反映以往反中乱港势力所依仗所谓“第四权”,再不是其煽风点火的“保护伞”,执法部门对于违法行径不再投鼠忌器,不论是拘捕《苹果日报》高层还是《立场新闻》高层都是重槌出击,自然令到一直从事这些勾当的媒体胆战心惊,不但担心高层被捕,更怕资金被冻结,损失更加巨大。所以难保有人为了转移资金,避开追查,因而自行停运,徐图后计。
反中媒体纷纷停办,涉案高层被依法追究,固然令人振奋,亦向外界发出强烈信号,国安法执行不会存在死角,校园、传媒、NGO等再也不是法外之地,传媒行使“第四权”同样要守法。
随着一众反中媒体的退场,香港的舆论环境有望得到一定改善,但必须注意的是,反中乱港势力对于舆论、宣传、教育等意识形态的争夺,绝不会偃旗息鼓,反而在“黑暴”“热战”全面溃败之后,对于意识形态战场的争夺将更加严峻,现在远远未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
可以预期,未来意识形态战场的争夺将是香港政治斗争的一个主线:
一是反中乱港势力在舆论上的力量并没有显著削弱,不过是化整为零,采取“无大台式的抗争”。《苹果》、《立场》、《众新闻》的停运,无疑令反中乱港势力失去了几个舆论阵地和平台,但“大台”虽拆,小鬼仍在,资源仍在。没多少广告的《立场》,其资产竟高达6100万元,较不少媒体的现金更加充裕,这些资金从何而来?是所谓“网上众筹”而来吗?财来自何方,大家心知肚明。这些年来,外国反华势力将香港作为打压中国的“跳板”,投入了大量资源,当中不少就是投向舆论、宣传等领域。
现在这些传媒宣布停运,某程度是为了将资金及人手转移,在国安法下反中“大台”很难继续营运,于是化整为零,在网上成立大量新的舆论、宣传群组,继续造谣、抹黑、煽动仇恨,未来这些平台和群组相信会大量出现,成为反中乱港势力继续煽风点火的新武器。
斗争更讲技巧、难度更高
二是没有“大台”,反中乱港势力的舆论工作将更加隐匿,更加地下化,要追踪打击将更为困难。以往乱港媒体都是公开活动,有注册、有登记、有地址,外界较容易监察其言行,执法部门也可以依法办事。但没有了“大台”,变成大量的群组、专页,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讨论区作宣传渗透,其言论肯定会更加出格踩界,更有煽动性,这些人可以随时开启或关闭专页,甚至效法台湾民进党般成立多支“网络水军”,在网络上造谣抹黑,届时要追踪及追究将更为困难。
三是反中乱港势力知道“热战”、暴乱已此路不通,议会之路也走到尽头,要在香港继续搞局,要为外国反华势力鞍前马后,必定全力争夺意识形态领域,要舆论上全面否定新选制,打击特区政府,对青年学生进行“洗脑”渗透。植入反中、违法暴力的思想,在社会继续挑动对立,制造分化,他们目的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上将香港“变黄”,为下一次“颜色革命”作准备。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往爱国爱港阵营重视的地区战、议会战,随着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和新选制的落实,形势已经出现转变,反中乱港势力已经在这些领域退场,未来的主战场是宣传、舆论、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战场的斗争更讲技巧、更高难度,既需要大量的舆论人才,更要求执法部门的严格执法,全面狙击,共同打好这场意识形态战。 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