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香港有两个传媒机构重要人员被调查检控,以致这两个机构决定关门大吉,今月又有另一个传媒机构在警方未有查处前,主动结束营业。局势的大变,自会使到不少“黄色媒体人”感到十分不忿,但他们若以为自己工作专业,不应被剥夺新闻自由的权利,却是文不对题,有部分还可归类为狡词堆砌,哪来的专业?
这些媒体人要面对被检控及惩处的风险,主要原因是他们有利用所属媒体煽动群众损害国家安全的嫌疑。他们或他们的同路人当然可以说,他们所写所说都是以事实为基础,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谈不上是煽动。我也认同新闻报道若经得起事实的验证,当中并无偏颇,便不涉煽动罪,但一些媒体人,真的是这么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吗?
无视基本客观事实
我不是新闻学的专家,但深信新闻学院绝对应告诫自己的学生,观点不能凌驾于事实之上,观点与评论必须基于事实。但很可惜,近年世界多处地方的媒体,包括一些早已上了“神坛”的新闻机构,其报道不但偏颇,有些还与事实严重不符。此种轻视小心验证的逆流,也许是互联网世界的民粹主义所造成,但各国的新闻学院没有办法遏止此等歪风,是失职了。
歪曲事实是有很多层次的,有些报道是故意散布假新闻,以图抹黑中国或某些个人,此种行径当然可控之以罪,我们不用再辩论。我们要注意的,是一些较含蓄转折,但同样是靠歪曲事实以达其不可告人目的手段。兹举一些我熟悉的例子说明之。要抹黑中国,便不能让公众接触到一些重要的、有利打破中国(被营造出来的)负面形象的真相。中国40多年来实质经济高速增长了40多倍,抹黑者一直无法解释,一个他们口中恶劣的政府,为何可以使人民的生活有如此巨大的进步?
中国GDP持续快速增长的事实与数据,不易隐瞒,所以国际上的一些媒体仍把《中国即将来临的崩溃》一书的作者章家敦作为访问常客。但20多年来,章每说过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后,中国的GDP却依然勇猛疾进,此等持续的、完全不理客观数据的言论,已属恶意抹黑。章家敦的言论也许因他错得太多而快将失去影响力,但香港的“黄媒”不理会客观数据依旧唱衰中国经济,我们还见得少吗?若是犯了三两次的错误,我们尚可勉强视之为判断力低劣,不涉煽动,但长期持之以恒地错下去,若非别有用心才怪。
前年新冠肺炎开始后,虽然中国的科学家第一时间便弄清病毒的基因图谱,在2020年1月也在《柳叶刀》(The Lancet)等顶尖期刊发表了有关新冠疫情的报告,当年1月底已把武汉封了起来,飞机火车都不能离开,但特朗普政府自己抗疫不力,却依然诿过于人,说中国拖延时日,不通报外国(其实一早已通知了世卫),并坚持把新冠称为“中国病毒”,其用意昭然若揭。香港也就有一些媒体喜出望外,跟从特朗普不理世卫的命名,一直用歧视性用词,他们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当然也是恶意的。
哈佛大学的Ash中心几年前已发表民意调查报告,发现有超过九成三的中国人民满意中央政府。皮尤也曾发表调查报告,指出近九成的中国人民对前景乐观。美国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也把中国的治安指数排在世界第三。这些客观数据对抹黑者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从未见到香港的“黄媒”乐意报道这些事实。
需回归传媒本来角色
有些媒体不时都想渲染香港及内地的经济处于风雨飘摇中。针对香港的一种论述是说资金大量流出香港。金管局每天都公布当天的货币基础数据,不同日期货币基础的差别正是资金进出香港的淨流入或淨流出。无论是长线、中线或短线,近十多年来流入香港的资金都多于流出,为何有些记者不去问问金管局资金流动的真实情况?是懒?还是不专业?
中国的债务是国际及香港媒体多有关注的项目,多年来一直有人想营造一种中国债市快要爆煲的印象,但我们总是看不到爆煲真的出现。这可能是记者或评论人不明白中国债市,不知道中国所欠外债比例很低,企业债是用来投资,不是先使未来钱用作消费,投资可带来新增资产平衡债项,而且中国储蓄率极高,减轻欠债比欧美日本等容易得多。
上述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在香港,随意抹黑已成潮流。如果是一个有着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传媒人,我相信很难被控涉及煽动罪,但没有这种操守的人,却是把自己推入险境了。
註:原文刊于“中环一笔”公众号,小题为编辑所加
原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