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举行的第七届立法会首次会议,是完善选举制后“爱国者治港”实践的新开始,也是立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相互配合的新开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会场内,国徽和区徽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不偏不倚地挂在主席位的正上方,这是回归以来的第一次,极具象征性。香港的立法会以新人事、新机制、新气象,在国徽的见证和监督下,向世界宣告了一个属于香港特色的民主之路正在健康地发展前行。
首次立法会会议举行行政长官答问会,会议体现了高效、理性、务实的特点,议员所问的问题都聚焦于市民福祉、国家安全、香港繁荣稳定三个核心议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议员们介绍三方面的工作,即行政立法关系,推进“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以及特区政府架构的重组,也充分体现出香港管治的新面貌。从说到做,从基层民声到顶层设计,从更多市民的认同到香港民主的实践,该次答问会足以诠释了香港立法会存在的初衷。值得注意的是,答问会呈现出了两大亮点:
政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第一个便是行政与立法理性互动下,政府效率和效能得以巨大提升,实现了就事论事的简洁清晰对话风格,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展示以提升政府效率为宗旨的新姿态。回顾以往的立法会现场,简直是揽炒派浪费公帑,为反对而反对,企图拖垮政府的大型“作妖”舞台。2020年10月,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曾去信给当时的立法会议员,指出“会议遭一些议员不必要地拖延──会期开始至今点算法定人数已达48次,消耗约8小时”,甚至为了完成审议一项无争议的法案,立法会竟然要累积“浪费”近17.5小时才能完成,部分草案审定如《2019年渔业保护(修订)条例草案》也因参会人数不足,而不得不休会推延。据统计,2020年10月,自第六届立法会复会以来,召开四次大会中,“点人数60次,造成流会3次。”如此“揽炒”不仅是对特区政府行政效率的极大破坏,更是对香港政治生态的极大恶化。
但在此次会议上,特首林郑月娥表示,未来将提出40条立法建议,并且强调,希望这些法例可以在6月30日完成通过,不要等到2025年再来“炒冷饭”。可以说,这一次的会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特区政府在建构良好行政和立法的结构下,对于建设香港、繁荣香港的任务,有了“时不我与”的紧迫感,这对香港未来的蓝图规划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动力源头。
大量工作有待推进落实
第二,特首林郑月娥专门在答问环节提到了“保护受虐儿童”一项,这是女性特首对香港社会关怀方面的独有母性视角。今年年初,香港保护儿童会辖下“童乐居”就出现了至少16名职员涉嫌集体虐待儿童事件。与此同时,根据社会福利署的统计数据,自2015年开始,虐儿案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警方的调查,去年首季的虐儿个案已比2020年同期大增35%。笔者认为,不断出现的虐儿事件不仅仅只是一些政府公务员的工作态度问题,更要警惕的是,虐儿会让儿童幼小心灵埋下对社会憎恶的种子。而此次会议能关注到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也清楚表明了,在拨乱反正,由治及兴的过程中,香港还有很多工作要落实。
1月11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指出,“‘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发展的正道必须由中央来主导,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坚定走自己的民主之路;既要发展民主,又要保障安全,促进良政善治,促进民众福祉,建设多元优质民主。”12日的立法会会议可以说是体现了“一国两制”下,有香港特色的资本主义民主实践,在排除了反中乱港和揽炒派的暗黑势力之后,正走在正确发展的道路上。
中国侨联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