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香港无法承受“与疫共存”的惨痛代价\李继亭

2022-01-25 04:24: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香港抗疫紧要关头,不断出现一些意图动摇抗疫原则的“杂音”。除了美西方媒体攻击香港的“清零”政策,香港本地亦出现声称“坚持‘清零’,香港情况会变差”的言论。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香港必须坚持走“清零”路线,一旦转到“与疫共存”,必将付出惨重代价。试问,香港能接受数十万人感染、数千甚至上万人死亡吗?更何况,现阶段称疫情将过去,根本是言之过早,香港必须严守抗疫举措,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

  “疫情结束”论不负责任

  香港大学一名助理教授日前声称:“对全球大部分地方来说,2022年标志疫情开始完结,对香港来说却只是揭开序幕,只要坚持‘清零’政策,香港需预期情况会变差。”这种言论,既不负责任,更是违反了基本常识。

  2022年真的标志着疫情开始完结吗?这不仅不是美欧国家当前应对疫情的共识,在医学界也存在强烈的分歧。《纽约时报》1月19日刊登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William Hanage的一篇文章,作者指出,虽然认为Omicron会改变大流行,但任何人都不应该自信地断言Omicron标志着疫情结束。Hanage总结称,过去两年的事实表明,“只有健忘的傻瓜才会在疫情中作出承诺”。事实上,Omicron出现之前,美英许多所谓的医学专家不也是“预测疫情即将结束”吗?

  另一方面,目前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将全面放开抗疫限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收紧抗疫政策。以美国为例,总统拜登本月中宣布,将增购5亿份新冠快速检测试剂,以满足未来的检测需求。同时,白宫将于下周宣布为美国民众免费提供高品质口罩的计划。“五眼联盟”之一的新西兰,鉴于疫情严重,也全面收紧防疫政策,从1月24日零时起全国进入“交通灯”三级疫情管控系统中的最高级“红灯”级别,连其总理杰辛达.阿德恩也要宣布取消自己的婚礼。

  在亚洲,日本疫情烧不停,近期单日确诊更首度暴增逾5万例,东京也首次单日确诊逾1万例,破疫情爆发以来最高纪录,为了有效防止Omicron病毒扩散,已有16都县开始执行“防止蔓延措施”,仅次于“紧急事态宣言”。讽刺的是,此次疫情正正是由驻日美军引爆。最初美军解释说,一些部队“成功遏制了感染”,但自去年12月15日以来,9个基地的感染人数已超过5000人。美国抗疫的失败,要由日本民众来买单!

  由美国、新西兰再到日本,Omicron引起的疫情高烧不退,远未到达感染的峰值,在此情况下贸然声称“2022代表疫情结束”,是多么的不负责任。更重要的是,美英等国的“与疫共存”,是因为他们做不到“清零”,基本上“躺平”,不顾人民死活。美国至今有7千万人感染,86万人死亡;英国有近1600万人感染,15万人死亡;日本有超过2百万人感染,1万8千人死亡。欧洲更严重,意大利有一千万人感染,14万人死亡。这些就是“与疫共存”的代价!

  假若香港此时放弃“清零”,将会出现何种情况?首先是感染率飙升,每天感染数字不是几十或上百宗,而是成千上万宗。而鉴于香港70岁以上长者接种率仅36%,是抵抗力最低的一群人,届时安老院舍或会出现大规模的感染致死情况。更严重的是,由于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现有的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普通的医疗服务也难以得到保障。而这种情况不是维持几天或一、两个月,而会是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更别说,Omicron之后还可能出现传染性更高的变种病毒,香港难道要长期处于这种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的情况吗?

  或现百万人感染一幕

  退一步说,即便香港“与疫共存”之下,得以与美英等国家“通关”,但长期无法与内地恢复通关,香港的经济能得到保障吗?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本质上是建基于内地的经济支持,一旦脱离了母体,香港不仅无法维持有活力的经济金融活动,一旦出现“金融大鳄”发动的金融风暴,香港还有可能抵抗得了吗?

  还是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说得好,Omicron在外国引起的病情不太严重、来得快走得快,但有关地区群体免疫由持续的经济受损、以数以万计生命换来,而现有疫苗不能有效针对变异病毒传播,故不要幻想可与病毒共存。他认为,要控制疫情需减低市民外出接触密度至3成,才有助令传播率减低9成。

  过去两年的抗疫经验说明,坚持“动态清零”,既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与扩散,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发病和死亡,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又能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香港必须坚定不移走“动态清零”的道路!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